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王闰之,你是暖(东坡耕种,沙湖遇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王闰之,你是暖(东坡耕种,沙湖遇雨)(1 / 2)

当地地方官(知州)很快就批阅了马书生的这份关于改善苏轼及其一家老小生活条件的上书,他认为这份上书言辞恳切,提出的建议十分恰当,应当批准。于是,他大手一挥,在这份上书的末尾写下批示:同意。兹准予苏轼耕种黄州城东荒坡的土地共计五十亩。

他命令手下办事员以最快的速度告知苏轼,因为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

黄州通判听闻了这个消息,走到知州面前,面有难色,对知州说:“我们给苏轼土地,会不会因此得罪京官?上头的意思是让苏轼在这里吃一些苦头,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忤逆上面的意思?”

黄州知州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回答:“我们这样做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对待那些像苏轼那样犯过错误的同志,我们应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情况,至少也要给他们一条活路,给苏轼几十亩田,让他自力更生,有什么不好,本太守可不愿意像朝廷里的某些小人一样对我们自己的同志残酷镇压、无情打击。”

通判还是有些疑惑:“要是上头怪罪下来,这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知州大义凛然:“我是黄州的主官,出了事情,我来担责任。”

苏轼走过了寒冬,迎来了到黄州的第一个春天。

正如王闰之所常常说的,熬过了这个寒冬,你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而黄州当地政府的办事员也送来了好消息,他告诉苏轼,事不宜迟,可以立即准备春耕了。如有需要,可以求助政府,政府可以提供良种和耕牛。

一切准备妥当,原先那死寂死寂的城东坡,在苏轼一家人的齐心协力的劳动之下,又一次恢复了烟火气。苏轼为了纪念太守与那位书生的帮忙,就自号东坡居士(意思是居住在东坡的士人)。也许,这一刻的他并不知道,东坡这个号,竟然比他的名和字更加出名,后世的人,也更喜欢叫他苏东坡。

接下来,我们就称他为苏东坡。

苏东坡一家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喊出这样的口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苏轼为官多年,少年时又主要是在读书,对于农事,他并不是行家里手。有时,干起活来,显得力不从心。但是,王闰之却把农活做得得心应手,在田里,她挥汗如雨,她的力气,丝毫不输给一个壮汉。她动作熟练,她不紧不慢,她从容不迫。苏东坡累得喘粗气,她还在地里干活,不知疲倦。奔向小康,机会已经降临了,而王闰之要做的,就是抓住机会,给苏东坡更好的条件,让他更好的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从而写出不朽的、流芳千古的好文章。

东坡居士自然知道妻子的心意,但他也不忘记关心妻子,每天劳动完之后,他总要回家给妻子烧水烫脚,给她松松肩,捶捶背。

一天晚上,他看到妻子眼里闪烁的泪花,他问妻子,累吗?妻子回答:“我很累,但是为了你,我觉得我付出再多的劳累也值得。不过,有件事情我一直埋在心里,我想向你道歉,当初,官府来人抓你,情急之下,我烧了你好多好多诗稿文稿,我知道,有些文章,你凭借记忆再也不会想起来了,这文章,可是你的命根子啊。我真的好惭愧。现在我拼命干活,多种些粮食,多酿些酒,就当是对夫君的补偿了。”

苏轼扑倒王闰之的怀里,哭得很伤心:“没事的,那些都过去了。是我愧对你啊!你自从嫁给我,一直受苦,没过过好日子。你本来应该是个官太太,却成了个农妇。季璋,说说你的愿望吧,现在我也许没有办法帮你实现,但是,我会记在心里,早晚有一天,一定会实现的。”

“那好吧,我和姐姐有同样的愿望,那就是被封为郡君。不过,我还有第二个愿望,等哪一天你高升了,一定要给我过一个像样的生日。”

苏轼默默记下。

这年三月七日,他与几个友人约好一起散步,目的地是沙湖。临走前,王闰之嘱咐他带好雨伞,他不听,他说,这晴空万里,怎么会下雨呢?

可是,当他与友人走到小树林里,忽听雷声大作,天空阴沉了下来,转瞬间大雨倾盆,这时,同行者纷纷往家里跑,他们劝苏轼,赶紧找个地方避雨。

这时的东坡先生,正在雨中思考人生。他已经完全感受不到雨的存在。他想到了自己宦海浮沉,想起自己这些年所历经的宠辱,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想起爱他的王闰之,他越想越多,在一生巨大的惊雷声之后,他大彻大悟:梦有多远,爱有多深,原来都是一场风景!

在暴雨中,苏东坡徐徐前进,还吹着口哨,草鞋已经被淋的湿透,他也不当回事。

就这样走回家中。苏东坡已经被淋成了落汤鸡。

王闰之在门口迎接他,告诉他,她早已知道夫君会淋雨,提前在家里烧好了洗澡水(注意那时候没有太阳能和电热水器),还熬好了姜汤,还做好了饭,就等夫君回来了。

快去洗澡吧,我去给你洗淋湿的衣服。

苏东坡很感动,他的心暖暖的,很舒服,他忘却了被雨淋湿的寒冷。

他走向浴室,一边泡澡,一边构思着新作,他想着这一天下午发生的事,与此同时,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