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萍不算是外人,程然也不瞒她,直接把整件事情的原委叙述了一遍。
正如沈雅萍所料,这个名单,乃是出自沈静芝之手。
沈静芝这么做,初衷就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收拾杜元伟之流,让这些负心薄幸、忘恩负义的渣男渣女,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为此,沈静芝委托她在桃源县的小朋友——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孤儿,尽管他们无父无母,没有靠山,没有背景,但他们在调查方面很有一手——调查整个桃源地区,乃至周边地区,抛妻弃子或抛夫弃子的知青都有哪些,然后把调查内容整理成一份详尽的资料。
拿到这份资料后,沈静芝想办法对资料进行了核实,随后拟定了一个名单并印刷了N份,邮寄给程然,让她分发给辅导班的学员,请他们帮忙找出名单上的人。
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原委,沈雅萍再次感受到来自沈静芝的善意。
沈雅萍抿了抿嘴唇,小心的收起名单,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回去就把名单背下来,将来到了燕京,就用心去留意,去观察,尽最大的努力,找出名单上的人,越多越好。
或许是“善有善报”的缘故,沈雅萍背下名单后不久,还不等她去燕京,就收到了有关杜元伟的消息。
原来,高考辅导班里有个叫高明朗的知青,他和程然一样,也来自燕京。
早在去年九月份的时候,高明朗就通过消息灵通的发小,知道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尽管高明朗提前知道消息,领先绝大多数考生一步,但能不能继续保持优势,顺利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说实话,他心里没底,慌得一批。
么得办法,自己的水平,自己心里有数——读书的时候,就差了别人一大截;这几年待在农村,别说课本了,就连报纸都没怎么看过,愈发拉胯了。
拉胯成这样,光靠两个月的自习,就能打败数以百万计的竞争对手……
对此,高明朗心里是打问号的。
就在高明朗一边抱着课本,一边忐忑不安的时候,他听说有人开了个高考辅导班。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高明朗第一时间就拉上发小,风风火火的赶了过来。
结果,试试就逝世,啊呸,是试试就成了。
在程然的辅导下,水平一般的高明朗超水平发挥,考上了燕京的一所大专院校。
尽管不是本科,只是大专,但这也是很值得骄傲的事。
要知道,这个年代,大专的含金量很高,大专生与本科生一样,毕业就是干部待遇。
因此,听说高明朗考上了大专,他的家人高兴坏了,一个个的,都笑得合不拢嘴。
高家人有多么高兴,就有多么感激高明朗的“恩师”程然。
听说程然别无所求,只想找到名单上的人,高家人立刻想尽办法,帮忙找人。
虽说高家只是普通家庭,没什么了不起的背景,但他家世代居住在燕京,人脉不是一般的广。
别的不说,单说高明朗的七大姑八大姨,就有一大串,分散在燕京城里。
这些大妈,平日里就喜欢和别人东家长西家短,有不少打听消息的渠道,消息不是一般的灵通。
在这些大妈的大力支持下,名单上的燕京籍知青,半数以上都被找了出来。
杜元伟就在其中。
这样一来,沈雅萍还没有亲自去燕京,就已经知晓了杜元伟的现住址以及他的一些近况。
得知杜元伟抛妻弃子,非但没有遭报应,反而在燕京混的很不错,沈雅萍心态炸裂,恨不得立刻冲到燕京,手撕了那个渣男。
但最后,她还是忍住了冲动,决定和家人从长计议。
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沈雅萍按照事先商量好的那样,在父母和三个哥哥的陪同下,带着孩子,乘坐火车前往燕京。
按理来说,这个年代,没有特殊原因的话,普通人是不可能离开原籍的。
沈雅萍有录取通知书,她可以凭此办理相关手续,离开原籍,前往燕京。
但她的父母、她的哥哥、她的孩子,就难办了。
不过还好,沈雅萍家有沈静芝这个亲戚。
在沈静芝的帮衬下,沈雅萍一家人不仅被准许进京,而且拿到了一封非同一般的介绍信。
凭借着那封介绍信,他们家顺利买到了火车票。
这其中,就包括了一张普通人很难买到的软卧票。
沈雅萍的父母心疼遇人不淑的女儿,不顾沈雅萍的反对,坚持把那张唯一的软卧票给她用。
沈雅萍说服不了父母,只好接受父母的好意。
于是,在开往燕京的火车上,沈雅萍的父母兄长坐在硬座车厢里,沈雅萍和她的孩子则坐在软卧车厢里。
软卧车厢里设有两排床铺,分为上铺和下铺,共有四个铺位。
沈雅萍和她的孩子坐在其中一个下铺上,他们娘俩对面的两个铺位上坐着的,巧得很,都是沈雅萍认识的熟人——
前些日子,一起上高考辅导班的知青高明朗和喻嘉维。
值得一提,高明朗是普通家庭出身,但他的发小喻嘉维不是——喻嘉维的父母兄长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