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赵正刚在跟沈静芝接触过几次之后,就对她的评价很高。
现在,听了沈静芝的这番话,赵正刚对她的评价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要知道,赵正刚见多识广,阅历颇丰,与形形色色的人都打过交道。
这其中,挟恩图报的人,他着实见过不少——
有些人,仗着自己对别人的小恩小惠,就将别人的报答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理直气壮的向别人索要报答。
而别人的报答,往往会催生出那些人无可填补的贪欲,令他们变得更为贪婪,变本加厉的向别人索取更多。
沈静芝和就不一样了,她明明有大恩于那对夫妇,却不图回报。
即便为了家人,她不得已接受了那对夫妇的报答,也时刻想着要尽力回馈。
细节之处,可见人品。沈静芝的这番举动,赵正刚看在眼里,心里没法儿不佩服。
“走,咱们这就去打电话!”赵正刚嘴角含笑,“我要把你的想法,跟他们夫妇好好说说!”
这个年代,电话还没有普及开来。
即便是县公安局这种机关单位,也不是每间办公室都装有电话的。
赵正刚的办公室就没有装电话,要打电话,就只能去隔壁的综合办公室。
正当赵正刚和沈静芝起身要往外走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紧接着,门口就有人探头进来:“赵队,有你的长途电话,说是从花城打来的。”
哎哟,这可真是瞌睡给了个枕头,想什么来什么啊!
十五分钟之后,颇为愉快的交流沟通结束了,沈静芝和赵正刚回到原来的办公室。
“阿芝,你又没什么事儿,干嘛这么火急火燎的进京呢?马上就进京的话,多不划算哪!你应该再等等的,等到十月份,再动身也不迟嘛。”
“赵叔,我能等,我弟等不了了啊!我弟心心念念着要去燕北电厂,待会儿我回去把我们全家人都可以搬去燕北电厂的事儿一说,他肯定闹腾着要马上就动身。哪怕只是多等一天,我弟他都老大不乐意呢,更何况是多等两个月,他哪里能够等到那个时候哟!”
话说,经过一番交流沟通,那对夫妇充分了解了沈静芝的意愿,承诺立即着手安排沈家人举家前往燕北电厂的事宜。
这一过程中,那对夫妇特意提到——
短时间内,他们夫妇只能弄到两个招工指标,而两个月后,也就是十月份,燕北电厂将会举行大规模的招工,届时他们夫妇可以想办法再弄两个招工指标回来。
因此,他们夫妇建议沈静芝暂缓进京,等到十月份,沈家人可以拿到四个招工指标的时候,再进京比较稳妥。
沈静芝当然知道,那对夫妇是在为自己着想,但她还是婉拒了他们夫妇给出的建议,坚持要尽快前往燕京,越快越好。
上述是沈静芝麻烦那对夫妇为自己做事,接下来,就轮到沈静芝为那对夫妇做些什么了。
沈静芝主动向那对夫妇询问,他们夫妇探望的熟人病情如何,是否得到有效治疗,她这儿有不少治疗疑难杂症的良方,需要的话,可以提供给他们夫妇。
得知那熟人长期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今的病情已经严重到卧床不起的程度,沈静芝当即表示,她这儿不单有对症的良方,还有已经配制好的良药,可以立即给他们夫妇邮过去。
沈静芝口中的良方与良药,是否能够生效,赵正刚暂且不得而知。
但经此一事,他愈发佩服沈静芝的为人处世之道,便主动对沈静芝说,以后就别喊他“赵公安”了,直接喊他“赵叔”吧。
沈静芝从善如流,当场就喊了一声“赵叔”,随即让赵正刚也别喊她“沈姑娘”了,直接喊她“阿芝”吧。
称呼上的改变,只是小事一桩,但通过这桩小事,他二人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阿芝,通过刚才那通电话,我看得出来,你跟小冯挺投缘的。”赵正刚笑着说道,“我跟你说,其实你和小冯长得蛮像的,至少有三成,不,五成相似!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俩是失散多年的母女呢。我敢打包票,有朝一日,你们俩见面了,一定会一见如故的!”
那对夫妇之中,丈夫名叫梁子桓,妻子名叫冯燕玲——也就是赵正刚口中的“小冯”。
其实,早在赵正刚看到沈静芝第一眼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沈静芝与冯燕玲长得很像,尤其是嘴唇和下巴,几乎如出一辙。
只不过,今天之前,赵正刚与沈静芝关系一般,并不是很亲近,他一个四十来岁的老男人,实在是不好意思跟一个不太熟的小姑娘,八卦别人的长相如何,便一直没有跟沈静芝提起此事。
失散多年的母女?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沈静芝心里一动,脱口而出:“冯婶婶她有女儿么?她有没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女儿?”
毫无疑问,沈静芝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她怀疑冯燕玲就是原主的亲生母亲——
冯燕玲颇有人脉,极有可能与豪门有关,而且她久居燕京的同时,又与桃源县有扯不断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她的长相与沈静芝颇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