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继承了原主所有记忆的沈静芝,在看清姜宁的长相之后,很快就将他认了出来。
然而,因着一面之缘,原主记住了姜宁,姜宁却未必记住了原主。
这不,姜宁回想了好一会,隐约觉得沈静芝有些眼熟,貌似在哪儿见过,但究竟是在哪儿见过,一时之间,他怎么也想不起来。
平心而论,姜宁想不起沈静芝,倒不是因为他记性不好,而是因为前后相差太大。
第一次,姜宁见到的是原装的原主,原主柔弱到喊救命;第二次,姜宁见到的是非原装的沈静芝,沈静芝彪悍到让人喊救命。
尽管沈静芝披了原主的皮子,看上去与原主一模一样,但她给予姜宁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姜宁根本就无法将眼前的沈静芝与半年前那个柔柔弱弱的小姑娘联想在一起,自然也就记不起那短暂的一面之缘。
“今年一月份,县长途汽车站附近的小区,你和我手拉手,一起跑……怎么样,记起来了吗?”
沈静芝说出了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她就不信了,说得这么清楚,姜宁还能记不起来。
听了这话,姜宁恍然大悟,总算记起眼前这姑娘是谁了。
可片刻之后,姜宁又陷入了困惑之中——他总觉得哪儿有些不对劲,可到底是哪儿不对劲,他又说不上来。
沉吟半晌,姜宁隐约察觉到了问题之所在,颇为疑惑的问道:“既然你的身手这么好,轻轻松松就能够撂倒好几个人,那么当天你为什么不直接出手制服那几个小混混,还要多此一举,向别人求救呢?”
朋友,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直击灵魂。
姐姐我……答不上来。
沈静芝支支吾吾了好一会,这才勉强给出了一套说辞:“当时我的功夫还没有练成,没法儿像现在这样随心所欲的制服敌人。”
说罢,沈静芝也觉得这套说辞太扯淡了,一丁点说服力都没有。
生怕姜宁继续追问,沈静芝忙转移话题:“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啦,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几个人为什么要追着你不放呀?”
此言一出,姜宁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
只见他看了躺地上的五个人一眼,神色犹豫,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沈静芝察言观色,略微斟酌了一下措辞,非常诚恳的说道:“姜哥哥,我这个人呢,不喜欢欠别人的人情。上一回,你救了我,这份恩情,我一直铭记于心,时刻想着要报答。今天,你虽然出于某种考量,没有坦言相告,但我看得出来,你有了难处。有什么难处,你不妨告诉我,或许呢,我能搭把手。这样一来,欠你的人情,我就可以还掉了,再也不用搁在心里,耿耿于怀了,而你呢,也可以解决自己的难题。你好我也好,两全其美,多好。”
这话说的,很是令姜宁动容呢。
姜宁低头沉思半晌,最终决定如实相告。
姜宁刚要开口,沈静芝却喊停:“你等一下,我得先把这几个家伙处理一下!”
说罢,沈静芝手作刀状,挨个对准地上五个人的颈部,狠狠来了一下子。
地上五个人无一例外,全都晕死了过去。
沈静芝拍了拍手,笑吟吟道:“好了,这样就不用担心他们偷听,把不该听的听去了。”
姜宁“哦”了一声,按了按疯狂跳动的额角,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开始一一道来。
话说,姜宁原本和父母一起,一家三口过着平静而又温馨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三年前,姜宁的母亲因为一场意外事故过世了。
不到一年的工夫,姜宁的父亲就再婚了,而且很快就有了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儿子。
尽管姜宁不再是唯一的儿子,他父亲依旧很看中他,并没有冷落他,乃至于苛待他,但他心里还是觉得憋屈。
自从有了两个弟弟,姜宁就不爱待在家里了,一天到晚,总是不着家。
不在家的时候,除了上学时间之外,其他时间,姜宁基本上都在县火车站附近转悠——姜宁的母亲生前在县火车站工作,这一带能够给予姜宁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感觉,是以,他很乐意待在这儿。
转悠着转悠着,姜宁结识了一些孤儿,渐渐的,与他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孤儿没有进入孤儿院,而是聚在了县火车站附近的一处废弃仓库里,抱团讨生活。
这些孤儿之中,除了年纪实在太小的孩子,其他孩子,白天的时候,都会外出——大一些的孩子接一些杂七杂八的零活,小一些的孩子则是四处乞讨——到了晚间,再陆陆续续的回来。
几天前,到了晚间,一个名叫赵平平的小孤儿没有按时回来。
说实话,在外讨生活不易,乞讨就更加不易了,小孤儿偶尔晚归,实属正常。
因此,其他孤儿就没有太当一回事儿。
可是,到了第二天晚间,赵平平依旧不见踪影,这事情……就很有些不对劲了。
要知道,赵平平虽然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却有一个小他三岁的妹妹——赵安安。
别的孤儿可能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换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