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沈静芝好奇心得不到满足,抓耳挠腮之际,一旁的沈兰川轻轻推了推她:“阿芝姐,你快看!”
沈兰川一边说,一边指向斜对面的小区入口处。
这年头的小区管理,普遍都很松懈,什么封闭式管理,基本上不存在的。
就拿不远处这个小区来说吧,小区入口处虽然设了一道铁门,也设有门卫室,但铁门大开,门卫室里空无一人,外来的人员车辆想进就进,想出就出,不受任何限制。
此时此刻,小区入口处有很多人进进出出的,甚是热闹。
沈静芝一眼望过去,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就问沈兰川:“阿川,你让我看什么?”
“啊,你没看到么?”沈兰川诧异道,“就在刚刚,我看到三婶,啊不,是戴燕华,她进了这个小区。”
多年以来,沈兰川一直称呼戴燕华为三婶,但现在,考虑到沈静芝已经和戴燕华断绝母女关系了,沈兰川也不喊戴燕华三婶了,转而直呼其名。
沈静芝一怔,略感惊讶:“戴燕华?这个时间点,她怎么跑这儿来了?”
话说,十几年前,沈广淼因公牺牲。
对国家有功的人,国家不会忘记。
为了照顾沈广淼留下的孤儿寡母,国家不仅每个月都会发给戴燕华一笔抚恤金,还安排她进入桃源县食品厂工作,让她捧上了铁饭碗。
对此,戴家人生出了觊觎之心,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极力劝说戴燕华搬离婆家,带着孩子回娘家居住。
戴燕华很听话,照办了。结果,戴燕华回娘家没多久,不仅抚恤金交给钱菊香代为打理,就连县食品厂的铁饭碗也让了出去。
照理说,戴家人从戴燕华那儿得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就应该善待戴燕华这个有功之臣才是。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戴燕华让出铁饭碗之后,没过多久,戴家人就本着“不养闲人”的原则,替戴燕华找了一份新工作——县城某家国营饭店的临时工,要求她马上开始上班赚钱。
自那以后的十几年间,戴燕华就一直在那家国营饭店工作。
那份工作虽然不属于重体力活的范畴,谈不上多么多么的繁重,但也绝不轻松,尤其是到了饭点,戴燕华基本上都忙得不可开交。
现在是中午十二点多钟,正值午饭时间,应当是饭店里最忙碌的时候。这个时候,戴燕华不在那家国营饭店里忙活,跑来这儿做什么?
沈静芝心中颇感纳闷,就在这时,她后知后觉的发现,进出这个小区的那些人,十个里面至少有三个都穿着相同款式的浅灰色短袖衬衫。
这衬衫,看上去很有些眼熟呢,好像、好像……见谁穿过?
忽而,沈静芝灵光一闪,猛然想了起来——戴丰华夫妇,原主见戴丰华夫妇穿过!
话说,钱菊香育有两儿两女,分别是:大女儿戴燕华、大儿子戴丰华、小儿子戴宝华以及小女儿戴芳华。
换句话说,戴丰华夫妇就是戴燕华的大弟弟和大弟媳。
当年,在钱菊香的百般劝说,以及戴丰华的苦苦哀求下,戴燕华将铁饭碗拱手让人,给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弟媳姚金枝。
姚金枝原本是村姑一枚,拿到铁饭碗之后,摇身一变,成了县城里国营大厂的正式工。
戴丰华不放心媳妇一个人在县城里上班,在他的强烈要求下,钱菊香花大价钱,给他在县食品厂里谋了个工作岗位——运输科的装卸工。
尽管戴丰华没有编制,只是个临时工,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和他媳妇都在为县食品厂工作,都是县食品厂的职工。
凭借着双职工的身份,戴丰华夫妇如愿分到了一间职工宿舍。
自那以后,戴丰华夫妇就从戴家搬了出来,住进了远在县城的职工宿舍,除非逢年过节,否则的话,一年到头,他们夫妇难得回戴家一趟。
不过,几得再准确些,就是在原主被哄着喝下农药的那一天,戴丰华夫妇带着一双儿女,非常突兀的回了一趟戴家。
回到戴家之后,戴丰华夫妇就钻进了钱菊香的房间,关起门来说话。
当时的原主因故心绪不宁,无心去探究戴丰华夫妇突然回来的缘由,但他们夫妇的衣着有些特别,原主下意识的多看了一眼,脑海里多多少少有些印象。
现在,沈静芝翻阅原主的记忆,发现原主的记忆之中,当天戴丰华夫妇都穿着浅灰色短袖衬衫,而那两件衬衫与眼前好几个路人身上穿的衬衫是同款。
沈静芝再仔细一看,只见眼前这几个路人身上穿的衬衫上面,左上方的位置都有一个口袋,口袋上方都绣有一行黑色小字——桃源县食品厂。
看到这儿,沈静芝立即有了一个猜测——这款衬衫是县食品厂的夏季工作服,而眼前这个小区就是县食品厂的家属区。
所以说,戴燕华之所以跑这儿来,大概率是为了造访戴丰华一家居住的职工宿舍。
可是,原主记忆之中,戴燕华虽然是个扶弟魔,疼爱两个弟弟远胜于亲生儿女,但她的疼爱仅限于弟弟本人,并没有爱屋及乌,连带着弟媳一起疼爱。
从一开始,戴燕华就不怎么喜欢弟媳姚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