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冬也高兴。
尽管对方没把话说死,但他相信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绝对能拿下。
而且他看李有信崛起不过一年时间,刚开始进入电影界。
值得长期交好,长期合作。
正适合他这种小发行公司。
“我相信韩总的眼光差不了。”
李有信先夸了一句韩三品,然后继续道:“如果有可能,我们可以更深度的合作。”
既然知道博呐会茁壮成长,成为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之一。
他便有投资的想法。
除了制作,继续完善鸿运影视的发行环节,为以后大举进军电影圈做准备。
不过於冬跳出中影创业,李有信想绝对控制估计很难,占股肯定没问题。
“合作当然可以,欢迎欢迎。”
於冬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
即使后来与保利联合,又不甘心地回购股权找来其他融资渠道。
只是目前实力所限,他尚未生出后来那么大的野心。
“我们双方合作的话,正
。好优势互补,我拍片你发行。”
李有信愿意采用“我拍片,你发行”的合作模式。
他目前的事业重心放在电视剧制作发行上,电影的制作发行有点分身乏术。
最重要的是,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依然处于重建期。
比起后世动辄几亿十几亿的惊人票房,一部电影几百万几千万的票房显然无法打动李有信。
况且电影票房几家分成后,到手不过35%,投入大收益小。
投资风险太大,完全不成正比。
与电视剧稳赚不赔一比,简直就是渣渣。
“怎么样,于总。”
“好啊,我觉得很合理。”
於冬看中鸿运的资金背景和制片能力,希望在随后的合作中,能不断累积制作经验。
而李有信十分欣赏博呐的发行运作手段。
当然,知道冬子的事业心很大,他会有做出一定取舍。
如果能在博呐前期扩张需要融资时,取得优势股份最好不过。
如果不行,那转手卖掉股份套利也不错。
两人达成初步协议,各有收获。
办公室内气氛越来越融洽。
“有信啊,最近你头条上的有些多啊。”轻松的环境下,韩三品开始闲聊。
“哈哈,我都没空去看什么报纸,忙的脚不沾地。”
李有信的话倒不是吹牛。
习惯上网搜索资讯的他,重新看报稍有不适应。
“李总,我倒是好奇报纸上写的是真是假,真没有香江演员在风云剧组吗?”
“目前确定了我、蒋卿卿和趙文卓三个主演,其他有合适的演员再说。”
李有信并没有正面回答冬子的问题。
呵,韩三品嗤笑一声。
指着年轻人直摇头。
“你啊,还挺记仇,就这样看不惯香江演员嘛。”
“香江明星内地观众很认可的,如果不用,确实可惜。”
对冬子的话,李有信不置可否。
他倒差点忘记了於冬这厮最喜欢捧香江电影人的臭脚,并且博呐能发展起来,正有初期代理香江影片发行的缘故。
“于总,听我一句劝,香江电影已经日暮西山,利用他们赚点快钱可以,但千万不能被他们所迷惑,替别人挣钱。”
李有信的话,算是对冬子的劝诫。
后世的博呐一直奉行“香江导演\演员+内地制片人/制片公司+商业类型化”的大片模式。
在于冬看来,这一方法论的核心并不在于主旋律题材,而是如何去组织优势资源,把一部电影各个环节中最优的元素组合到一起。
冬子想的很好,但影视圈这里面的水很深。
自以为聪明的他,因为一己之私,纵容与助长了香江与台岛影视资本的入侵。
大笔的电影投资付了香江明星高片酬和香江制作团队的报酬,结果票房惨不忍睹不说,还打压了内地电影人的发展空间。
直到被《十月围城》坑的半身不遂,吃了多年的教训,才回过神逐渐掌握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