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贾琏在红楼的奋斗> 第一百零九节 三路围剿开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九节 三路围剿开始(1 / 3)

大周取得对蒙古作战的决定性胜利,就开始大规模地消化西南地区。永隆帝重点放在以贵州为中心的地区。改土归流是既定策略。可惜的是一开始都寄托在文官身上,可惜效果不大。后来下定决心调文武双全的贾琏进入,才彻底打开局面。庆亲王登基后延续了先帝意志,继续在西南用兵。看清形势的西南土司先后发动暴动。意欲占领川贵称王。贾琏劝服了杨应龙,打败安享。现在屯兵播州,打的不慌不忙。

朝中以忠顺王为首的一帮人,说是土司与中央,“合则两利、斗则两害”。给贾琏扣上一个挑起纷争,祸乱西南的罪名。皇帝行玺被‘借用’就是忠顺王偷偷以皇帝名义,给贾琏下绊子。干预向西南调集粮草,兵员,将领。想要贾琏缺粮战败。谁知被北静王,贾环给挫败。皇帝略微察觉一些猫腻,重拿轻放,将忠顺王放过。

皇帝一方面要开疆拓土,一方面唯恐军功集团做大。朝中文主和,武主战,闹个不停。一边主张对异族怀柔,和谈,一边主张对异族进行战争,拓展族人生存空间。谁也说不服谁。

贾琏积聚贵州,广西力量领军十万建立播州大营做好长期围困的准备。希望用三到六年时间,彻底解决四川叛乱。各支军队以贾琏做为主帅,刘大刀做为前锋,杨应龙震慑后方,甄应嘉掌管钱粮。忠顺王插手后,湖南方面减少了对贵州支持。但是,江西商人还是积极向贵州运粮。贾家,程家加强了贵州南下两广的商路。

随着大周对以四川围剿的不断升级,播州大营的功能也不断升级、扩大、延展和完善。湘鄂也建立行营对四川进行封锁。兵部派下的官员提出三分靠打,七分靠谈,经济封锁。组织结构上融合王族,士绅,地方衙门,军队武装于一体,职能跨越商业,交通、文化等方方面面。兵部以禁军为主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略,辅之以道路封锁。把战争控制在四川。朝廷开展农村救济,编练地方武装,实施保甲制度,加强御史督察等等。经济上对根据地所需食盐、粮食、茶叶、铁器,中药等进行严密封锁。同时加大公路修筑配合运兵和给养供应。文化教育上除推行汉人文化教育。牛继宗也推进到绵阳。北路同样对四川进行严密封锁。

三大行营建立,给苦难的四川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贵州军队歼灭五万余人,押解的俘虏有十几万。苗族,彝族参加义军的有三十万馀人。苗民,彝民中有不少人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姓氏,社会何时处在蒙昧阶段,人死掉,没人会记住。可是仅有名有姓的就达两万人。还不包括汉人地主组织精装进行抵抗。奢氏围攻成都时有十万人,到现在锐减到三万人。不是战死就是溃散。或者利益不同,分道扬镳。无数家庭陷于悲惨境地。

林黛玉在大帐中给贾琏泡上一杯茶。:“天气逐渐转暖,又该去征战拼杀。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战乱平息。”说着,露出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

贾琏:“你不要这样悲情。事情不会很快平息下来。这是两个族群的争斗。只有一个倒下,向另一个服软,事情才会结束。”

林黛玉:“太惨烈了。人命就像草一样。就不能和平相处吗?”

贾琏:“这根本就没有可能。最惨的不是战场。”林黛玉:“不是战场是哪里?”贾琏:“你顺着想一下。纵使苗民坚持的住,回去后,家没了。以后的人口没了。就算苗寨还在,耽误了耕种,下一季粮食没有了。最大的杀伤不是战争,是饥饿。然后是瘟疫。最重要的是不能进行足够的人口繁衍。所以,不需要大胜归来,只需要持续二十年战争,就足够把一个部族放倒。”

林黛玉忧伤的说:“这么说,你打算慢慢耗死少数部族。”

贾琏:“不。我们是围三缺一,逼着他们迁移。他们前面迁走,后面就是汉族贫民迁入。我们士兵也不能久战,否则不是把自己耗死。慢慢打,进行轮战。”

林黛玉:“庙算胜者才能取得胜利。”贾琏:“历来王朝末年,短的不过四五年,长的不过十七八年就亡国了。他们坚持不了几年。”林黛玉:“可是大周也在对等的消耗。”贾琏:“大周人口已经达到顶峰,不消耗在外面,也会消耗在内里。还不如放开一搏,杀出条生路。”

林黛玉:“奢氏也不是没有见地的人。下面上报,奢氏发出檄文,提出“在和谈条件,(一)立即停止改土归流,恢复土司自治。(二)立即保证少数族裔之权利,包括上书言事的权利。(三)停止向云贵川一代迁移汉族民众。这里土地已经很紧张,要保证这些族众生存空间。……(四)一切的民族之间战争都是少数人挑起的,要求清君侧。惩罚事端发起人。(五)彝族,苗族民众是拥护大皇帝的统治。拥护在大周统治之下的诸族和睦相处。”

贾琏:“是啊,朝中清流也起来鼓噪,主和派人士也不断呼吁彼此互不相攻击皇族与土司握手言和。”

贾琏:“攘外必先安内”,“我们要拓展生存空间,,必先消灭云贵川乱匪,安定国本”然后才会考虑去其他地方扩展。”

林黛玉:“就怕他们背后做手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影响了这么多人的利益,他们不会轻易放过我们的。”

贾琏站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