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氏几番犹豫,最终以不知道为借口敷衍过去,同时眼神不住地偷瞄叶蓁蓁,就怕她当场拆穿她的谎言,让她下不了台。
叶蓁蓁不是来找茬的,没必要拿这种糟心事来打扰老太太,任凭她胡说八道,因而并没有发现她的沉默,让老宗主王世仁眼神柔和了下来。
老太太大部分时间都在内宅休养,不知道叶蓁蓁的产业并不出奇,但王世仁是调查过,因此见她没有挑事的意思,对这个外孙媳妇添了一层满意。
虽然出身微末,但器量气度颇有大家之风,勉强配得上他的外孙儿。
当然,以前他可以做到息事宁人视而不见,如今王家那群人得好好敲打了,免得不知收敛一错再错,坏了他的大事。
老太太体力不支,这场阔别重逢的认亲大会很快就结束了,崔家三口子暂且在王家住了下来。
叶蓁蓁还以为小李氏那群人会因为“国色”另起炉灶一事前来找茬,谁知一点儿声响也没有,她乐得自在,又见了前来拜见的王祁父子,又过几日,启程回京的日子就到了。
老太太这些天有女儿和孙媳妇陪着,心情开阔愉悦,
小病很快就好了,只是转眼又到了分别的日子,她拉着女儿的手不愿松开,舍不得把她送走。
崔大娘眼圈也有些红:“娘,您请珍重,女儿有时间再回来看您。”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最后还是老宗主出面才把任性的老太太劝回去,王君慎亲自送他们一家三口进京。
之所以如此郑重,只因为崔大娘的嫁妆也在这回儿一同送回去,浩浩荡荡地装满了十几车,就怕在路上惹来强人抢劫,才让王君慎带上家丁护送回去。
王家盛名在外,普通强人果然不敢招惹,一路上平安宁静,终于三天后顺利地抵达京城。
从清远秀丽之地重返鼎盛繁华的京城,叶蓁蓁油然而生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明明离开京城不到一个月,却像是过了许久似的,连街道上摩肩接踵的行人,都让她生出久违的亲切感。
她果然还是个喜欢热闹的俗人。
浩浩荡荡的车队驶入聚仁坊,引来看热闹的街坊邻居围观,只是马车直接驶入内宅,他们瞧不出里头装着什么东西,议论纷纷,热闹极了。
马车进了大门后就过不去了,直接停在前院,随行的
下人们连忙下车卸货,把一抬抬的嫁妆往库房里堆放,只是家里的库房委实不大,一百三十二抬的嫁妆压根儿装不下,最后只能开了西厢的房子,勉强够地方安置。
男仆搬嫁妆,婢女婆子们则是殷勤地打扫一个月未曾住过人的屋子,忙得一片热火朝天,几个主子坐在率先打扫出来的花厅里歇歇脚。
王君慎没忍住开了口:“这宅子终究小了些,我在聚德坊有个四进的宅子,你们搬过去住吧。”
别看聚德坊和聚仁坊只有一字之差,地段可是天差地别。聚德坊位于西边皇城边,是顶顶尊贵的地段,那里住着的都是皇亲国戚,王君慎能有一处宅子,靠得还是世家的底蕴。
叶蓁蓁有些心动。
并不是为王君慎的宅子,而是换宅子的建议,以前他们一家三口再加上五个下人,住两进的宅子绰绰有余,但如今下人已经扩容到二十多个,再加上崔大娘的嫁妆,二进的宅子就显得逼兀了。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宅子位于七街,崔维桢上下班实在不方便,若是能换一处靠近衙门的宅子,倒也便利。
以前银子不足只能考虑聚
仁坊,现在无需担心这个问题了。
叶蓁蓁不由朝崔维桢看去,崔维桢与她心有灵犀,说道:“多谢舅舅美意,只是那宅子是备着您进京居住的,我们住了反而不美,我让人留意有没有合适的宅子,买下再搬过去也不迟。”
王君慎已经足够了解他的性子,见此没再多说什么,与崔家三口子一道用了午膳,才带着家丁们告辞——他会在京中逗留几日再回乡。
虽然假期还有盈余,崔维桢也没有偷懒的想法,当天下午就去衙门找吴学士销假,很快宣武帝就得到了风声,崔维桢刚从吴学士那儿出来,就被召去面圣了。
瞧着受宠的程度,面圣就像喝水那么简单,让人不嫉妒都难,毕竟有些小翰林入职两三年,连面圣的机会都没有呢。
很快,让他们更加嫉妒的事情发生了,崔维桢面圣结束后,就传来他被提为从六品的户部掌司事!
恪王一派的人听了恨不得咬碎一口银牙,他们此前为了这个职位钻营了许久,一直没有动静,就这么空着一个多月,原来是陛下为崔维桢准备着。
大周户部设有尚书一人,侍郎二人,郎
中四人,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户部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仓部主事三人。
户部掌司事是户部的司事小官,虽然比不上度支、金部和仓部有油水,但那也是户部啊,连最没油水的户籍小官,油水也比其他边缘岗位足,这是多少人眼巴巴都得不到的好职缺,偏偏就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得了。
崔维桢才当上翰林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