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汉在逃天子> 第一百六十六章 救不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六章 救不救?(1 / 2)

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其父是使匈奴中郎将臧旻。

臧洪为人雄气壮节,举孝廉出身,初授议郎,被广陵太守张超聘为功曹。前半辈子的最高光时刻,是提议张超和张邈兄弟发起讨董联军,并且在诸侯联军讨董的时候,为关东联军设坛盟誓。

董卓之乱,臧洪预感到天下大乱,劝广陵太守张超与陈留太守张邈为天下人做个榜样,讨伐董卓。张超听从了他,与臧洪一起西行到陈留去见兄长张邈,商议起兵之事。两人一拍即合,于是有了酸枣会盟,关东联军如果探究其发起者,当数臧洪最早。

而当时关东联军会师酸枣,联军开了一次大会,向大家宣讲一下此举的行动方针,但是等到设坛盟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于是共推臧洪上坛。

臧洪毫不推辞,升坛歃血盟誓,臧洪语气慷慨激扬,声情并茂,当时听到这篇盟誓的人,上至刺史将侯、下至卒伍仆隶,没有不感动振奋的。

他也因此被袁绍看重,先为青州刺史,后转东郡太守。

刺史变成了太守,虽然在大汉官制中其实是平转,但考虑到此时的政治环境,正常来讲,这就是贬谪了。

可当时,却没人觉得臧洪是被袁绍给贬谪了。

因为接任青州刺史的是袁谭,而臧洪的新地盘,是东郡。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东郡太守,本来应该是曹操,但由于曹操崛起的速度过于迅速,引起了袁绍的警惕,因此在袁绍的强势要求下双方达成交换条件,袁绍拿较小的济北国,从曹操手里换到了横跨黄河两岸的东郡。

由此,袁绍在曹操的腹心之地插了一把刀。

而这把刀的执刀人,就是臧洪。

这也能看出来袁绍对于臧洪是多么的欣赏,按理说,信任到这种程度的人,是绝对不会背叛袁绍的。

可臧洪偏偏就背叛了,而且背叛到天下人都称其为“义士”。

是因为,臧洪背叛现任荐主袁绍的理由是,他要救前任荐主张超,而袁绍不同意。

这件事,还得回溯到一年前,从吕布偷袭曹操的兖州时说起。

张超、张邈兄弟迎接吕布为新的兖州牧,曹操被打的只剩下三个县的地盘,差点就要投奔袁绍去了。

可最后曹操还是绝地翻盘了,翻盘之后的曹操在雍丘把张超团团包围。

张超对部下说这种情况也许就臧洪会来救他,部下都认为袁绍与曹操是盟友,双方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毁前程,为了救张超这个老上司而远来攻打袁绍的盟友曹操的。

雍丘城破,张超也没等到臧洪的援军。城破之时,张超还坚持说臧洪这个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义士,绝不会背弃自己的原则,只可能会被袁绍约束,来不及救我。

事实上,张超也确实没看错人。

臧洪听说张超被围,危在旦夕,光着脚大哭,立马要率领所部兵马前去救援,又向袁绍请求增加军队,袁绍当然不会答应,最后拖了三个月,雍丘被曹操攻破,张超一家被灭族。臧洪于是对袁绍充满了怨恨,他宣布与袁绍断绝关系,这就等于宣布东郡独立。

东郡横跨黄河两岸,这么重要的大郡,袁绍当然不会放弃。

于是在结束了与刘弋的第二次河东之战后,刘弋去北征鲜卑了,袁绍也没闲着,亲自领兵渡过黄河,把白马城里的臧洪死死围困住。

但奇怪的,在建安二年,围城的袁绍知道臧洪派了东郡郡丞陈容去关中求援,不仅没有阻止,反而故意放其通行。

而接到消息的刘弋,也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中,没有任何举动。

这当然不是因为刘弋在忙着遥控指挥中原诸侯们围攻袁术,而是因为,刘弋看破了袁绍的计策。

白马城,是一个袁绍精心布置给刘弋的陷阱。

刘弋如果想为了对抗袁绍而救臧洪,就必须从长安出桃林塞,经过荒无人烟的洛阳再往东走数百里才能抵达白马城。

中间要经过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地名,官渡、乌巢、封丘...

而袁绍的补给线,只隔了一条黄河而已。

为了救一个臧洪而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提前上演官渡之战,怎么看,都是不值得的。

对抗袁绍,无论是在上党郡把袁绍拉入他不擅长的山地战,还是在幽州易水一线联合公孙瓒,以西凉、并州、幽州的精锐骑兵与其平原决战,都比在白马这个地方要好得多。

漫长的补给线、空虚的后方、面临袁绍和曹操的两面夹击,怎么看这种事情都是十死无生。

可偏偏两篇文章,把朝廷逼到了难堪的政治困境中。

先是袁绍命令陈琳写信给臧洪示其祸福,责以恩义来劝他投降,后是臧洪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千字文回敬袁绍。

“仆小人也,本乏志用,中因行役,特蒙倾盖,恩深分厚,遂窃大州,宁乐今日自还接刃乎?每登城临兵,观主人之旗鼓,瞻望帐幄,感故友人周旋,抚弦搦矢,不觉涕流之覆面也......受任之初,志同大事,埽清寇逆,共尊王室。

昔高祖取彭越于巨野,光武创基兆于绿林,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