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些年励精图治,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这传座宴也一年比一年丰盛了。”李君献接连感慨,“那时候,确实不敢想,菜里面会放这么多油。”
“大兄弟。”一名四十六七岁的食客笑眯眯的看着李世民和李君献,“这可多亏了当今圣上。俺以前是地主家的长工,生活拮据。过年的时候,能吃一口白面馍馍就不错了。。后来陛下均田,家里分了足足十二亩,现在这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嘞。家里四个崽崽,一个参加了大唐新军,一个当年参加了游骑卫,剩下的两个全都在清华书院读书嘞。”
说到这,食客得意洋洋,“知道清华书院吧?那可是天子门生。以前,根本就不敢想,家里的崽崽还能读书识字。”
“那可不。”周围的人也全都议论起来:
“没有陛下,咱们谁吃得起肉?谁用的起菜油?”
“还有贞观犁、各种改良的农具……我跟你们说,没有陛下,就没有咱们现在幸福的小日子。”
“对了,还有秦侯爷,秦侯爷也是咱们的大恩人。”
“恩人?要说恩人那可太多了,皇后娘娘发明了观音散,还搞了医疗保险、教育补助……”
“以前,晋阳公主殿下,还经常带人下田间地头帮忙……讲道理,皇家真的是太亲民了。”
“以前我以为皇帝家里用的全都是金饭碗,后来咱运气好,晋阳公主殿下在我老汉家吃过一顿饭,公主殿下说了,皇家也是噗通的家庭,无非就是肩上的担子不一样罢了。”
“公主殿下还说,百姓肩上的胆子其实就是吃饱肚子,家里有余钱。皇帝家里的担子就是让天下太平,让百姓安全……”
“对,公主殿下也在俺家吃过饭,她还说政策不是她们家定下的政策,而是朝廷所有人努力的结果。让咱们不能只念及皇家的好,也要念及朝廷的好。公主殿下才是大义之人嘞。”
周围的人都是发自内心歌颂李世民,歌颂朝廷的。
很快,周围的人全都放下碗筷,规规矩矩的站成一队。
李世民和李君献不明所以,被一个老汉拉了一下,“你新来的不懂,这个时候要祭拜真武佑民天君的。”
“祭拜?”
“对呀,其实就是拜陛下的。以前,没这个习俗,现在大家吃饱了穿暖了,都是因为有一位明君,所以,就有了这个习俗。”
一名长者出现,就站在大街的中间,身后以一个长行案台,上面有三牲以及各种贡品。
一个锥形的扩音器,被长者拿在手里,开始宣读一篇歌颂李世民的文章,随后带头对着李世民的雕像,连续叩拜三次。
站的整整齐齐的百姓们也是一样,见李世民不跪拜,老汉拉了一下李世民,“别傻愣着了,是他让天下太平的,是他让咱们吃饱穿暖的,是他让咱们有了自己的田产……快跪下……”
朕,还要跪拜自己?
李世民噗嗤一下就笑了,但还是很顺从的,跪在地上,对着自己的雕像,行了三拜之礼。
“起!”
老者用扩音器喊了一嗓子之后,百姓们全都起身。
“现在,迎春纳福。”
老者蒙上眼,拿起一个女人招亲用的小弓箭,挂上顶部缠着棉花的箭矢。
选择了一个方向射了出去,被射中的人手舞足蹈兴奋的不行,来到老者面前行礼,说了一番吉祥话。
老者在贡品上取下一盘糕点递到这人手里,“莫忘皇恩,接了天君的贡品就是纳了福,当自强奋发,不可生出怠慢懒惰之心。”
“是,小民谨记。”
对着老者又是一躬身,兴奋的抱着盘子,一路小跑回家,要和家人分享喜悦。
随后,一支箭对准了李世民,李君献神色一紧,正准备训斥,却被李世民制止了。
箭飞向李世民,李世民轻轻一抬手,就把箭攥在手里。
几步上前,对着老者一拱手。
又是一阵吉祥话,老者上下打量李世民,总感觉像是在哪见过,可就是想不起来。
“看你虽然穿着粗布衣裳,但面相确实富贵人家。既然参加传座宴,又得了箭,就把三牲之一的猪头送与你。”
老者顿了顿,在次开口,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猪,刚鬣。六畜之首,压阵之物。
有温顺与老实的本性,看似憨态笨拙,但它天资聪颖,智能过人,其独特的嗅觉是其他动物所不及的。遇事有自知之明,从不逞强好胜,也从不为自己的后果担忧。”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受了天君之福,自当分天君之忧。不需要你舍己为民,不需要你一心为公。只期待你富足之日,能为国家尽一份薄利。若出现天灾人祸,施粥度难之时,让粥的黏度大些便好。”
“好,我记下了,李二郎当为苍生,当为黎民,尽力!”
李世民对着老者一拱手,亲自端起了供桌上的猪头,笑眼迷离的走出了朱雀大街。
李二郎?
老者面容一怔,看看李世民走过去的方向,在看看桌子上的真武佑民天君像。
槽!
老者直接爆了粗口,手里的扩音器也啪嗒一下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