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顾横直接问道:“所以,李自成不可能善待先帝龙体,先帝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咎由自取,是吗?”
“不错!不过今日我们谈论这些事,不是带着偏见来说他们的是非,而是我希望公主能从他们做的不好的地方吸取教训,以后,公主走上的这条路,必定异常艰难,稍有不注意,就可能有灭顶之灾!”
“而我,希望公主能做“成王败寇”中最后的王!”洪承畴一脸真诚的道。
“多谢洪大人!我会好好学的!从今日起,我唤您先生吧!”见洪承畴有意培养自己成为优秀的领导者,顾横赶紧一边起身跪向洪承畴,手执拜师礼,一边说道。
洪承畴被顾横突然而来的举动吓了一跳,赶紧扶起顾横,道:“公主金枝玉叶,又是我的救命恩人,怎可拜我为师?”
“怎么不可以?先生,你既愿授我这些,便当得起我的先生,先生莫不是觉得没有选良辰吉日正式拜师?放心,等你说完正事,我便派人择良辰吉日,我正式拜师如何?”顾横建议道。
顾横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顾横知道,洪承畴是个人才,而且很喜欢被人看重价值,喜欢被人捧,让洪承畴开心或者感动,他一定会更加不遗余力地教顾横如何在这混乱的形势下,正确的走好每一步,壮大实力!
果然洪承畴很受用,勉强压住内心的愉悦,一脸谦虚地道:“公主,能得公主看重,得公主一声“先生”,是臣之荣幸。”
“只是,目前还是不急于弄什么特殊的拜师礼,待天下彻底安定,公主还能念着臣,臣便是万死也无憾了!”
“先生放心,我一定会一直感念先生教诲的!”顾横再次表态。
洪承畴对顾横的表现很是满意,继续开口说回正事。
“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的先帝,在李自成风尘仆仆地往北京赶来,一路上很少遇到激烈抵抗,大多数守军都投降了的情况下,北京城已经几乎没什么抵抗力了,许多大臣就在这时劝先帝去南方暂避危险,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但先帝不同意,因为这事在我大明历史上没有过,如果连京城北京都丢掉了,还怎么下去见祖先啊。”
“再者说了,当初永乐帝迁都北京,为的就是“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先帝自尊心极强,他是宁愿去死,也是不会选择离开北京的,更不会选择投降。”
“所以,面对群臣的劝谏,先帝表现得十分果决,结果招致了很多大臣的怨恨,后来李自成入北京之后,他们就选择了投降,这当然是后话了。”
洪承畴说到这里,又停了下来,看向顾横。
顾横知道,这是暗示自己先说说自己的看法。
因此顾横道:“先帝此举,看上去为自己挣取身后名了,但实际上对于大明王朝的延续与兴盛没有半分益处!”
“他不了解,作为君王,要能提供天下万民想要的利益,就算不能提供天下万民的利益,至少身边的文武百官的利益,要充分考虑到,这样才有人安心并且忠心为君王做事!”
“而且先帝有骨气,不代表他就能守住北京,果然后面李自成起义军已经打到北京城下了,仅仅花了一天时间,起义军就进入北京城了。”
“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北京防守薄弱,二是因为有人主动投降,打开城门放起义军入城。”
“这里再次可以看出,先帝活着时并没有那么得民心,实际上并没有身边人安心地忠心地为先帝做事,更别说把事情做好了!”
听顾横说到这里,洪承畴的眼里流露的是赞赏,同时还有庆幸,庆幸顾横果然在朝堂之事上有慧根,自己没有选错人!
洪承畴又继续开口道:“先帝见北京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了,便开始安排后事,为了避免宫中女眷落入李自成之手,从而受到羞辱,先帝要么让她们自杀,要么亲手将她们杀死。”
“对于自己几个年幼的皇子,先帝对他们怀有一丝希望,也不忍心杀他们,便派人将他们送出宫交给臣子抚养。”
“在做完这些事之后,先帝身边就没什么人,只剩下忠心耿耿的太监王承恩了。最后,先帝带着王承恩及几十名太监骑着马准备出东华门,但被起义军乱箭射回,他便返回宫中,亲自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但等了半天都没有一个人来,他感到非常生气,便对王承恩说,大明朝二百多年基业之所以亡在他手上,都是因为奸臣们误他!”
“先帝的原话是“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公主,你觉得作为君王,先帝真的没有半分自己的责任吗?”洪承畴有些悲凉地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