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电视剧迷,多少懂点套路,那就按照剧情再演一遍吧。我趁着郭刚大寿给郭刚书信一份。上书内容:父帅,孩儿离开寒山已一年半之久,军务繁忙,上次寿辰未能当面拜贺,以示不安,今奉安处危亡之秋,实乃难以脱身,谨遵父帅教诲以军政为重,孩儿历经劫难,占的奉安半郡之地,今朝廷军和义军宋之辈均以黄梁之地,挑拨你我父子关系,孩儿深知其中利害,特向父帅禀明,以明孩儿的拳拳之心,时刻谨记自己是父帅的义子,郭家军的一员,不敢僭越,只有双方赏赐,孩儿均以扣押,来人也予以扣押,至于如何处置,万望父帅明示;附礼单。
还好郭刚也是懂得大局的人,他知道我就是把黄梁郡让给他,可也可能不太能顺利的接手,毕竟还有宋相童他们盯着呢,只好给了我一个郭家大旗,我就明白他的意思了,让我始终记着我这个“郭”还是他给的,以前奉安并没有树大旗的习惯,既然拿回来了,那就竖起来吧,这样算是直接跟朝廷宣战了;我也顺利的接管了黄梁郡,黄梁郡也成了我发展的根据地,黄梁郡是我在这里的老家,我也打算“打土豪、分田地”,刚刚实行了几次,就触动了黄梁郡几个大氏族的利益,尤其是他们那些私奴,明明这是有利于他们的,他们却闹的比谁都凶,就连手下的兄弟们也不理解,我真想让他们明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然他们都跟着我,他们都知道,我出生小道观,也不是什么王侯将相的种,他们服气的是我的秉性和气概,至于我能走到那一步,他们可能觉得我跟郭刚大帅,也算是郭刚大帅的义子,等天下清平了,就可以封侯拜相了,也算他们跟着我也就是功成名就了。我只好向封建的家族势力又一次妥协了,只好等以后有机会给天下人来一出“神权天授”了。
自从奉安城挂起郭家大旗后,朝廷的征讨声就不断,也有过几
(本章未完,请翻页)
次小的战役,凭着邓平河、潘文渊、张家和、王启忠、李斯原等这些名将的战力,朝廷一点便宜也是没占着,每次战利品还是颇丰的,慢慢的听说朝廷内争不止,也就无暇顾及我们这些起义军了,刚好给我以喘息之机,真好有机会张罗人才,以固根本。
庞源说,黄梁郡有一个大才,此人经常穿着青衫装,相貌温文尔雅,通晓阴阳之术,善排兵布阵,明天文懂地理,是大历开国大将张智醇的嫡曾孙,后因张家功高震主,在先皇还是太子的时候扯入巫蛊冤案,张家下了大狱,几乎满门抄斩,在副将张平等人的拼死保护下,将此人送出历京,逃亡到漠北大月国避难,直到张家冤案风声,才潜回大历,在边陲黄梁苟安了,这个人名叫张玉良,字孝祝。
此人深居简出,好种竹菊,庞源带着我来到寿阳山,半山有茅屋,环境颇有半山风景半丈峡的险峻的味道,如果在羊肠小道上驻扎一人,简直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真是一方宝地,行至茅屋前,看他种的地,简直就是陶渊明的“草盛豆苗稀”,又是一个不会种地的。既然来了,那就拜访一下吧,没想到的是他的书童确实一把好手,我们怎么劝,他就是不去通报,庞源出手试了几招,却没能近的身子,一看就是高手在民间。
张玉良这种人一看就是心气太高,没点能耐不一定见得到,我要不学跟三国里的刘玄德一样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吧。正打算返回,我看到草盛豆苗稀洗的田地,突然想了起唐代曹邺《官仓鼠》,我便在门口大声的读了起来: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朗诵完后,正打算要走,院内突然传出:“请郭将军堂内一叙。”这时我回过身子往院内走时,只见书童并未有气色之变化,看来孝祝此人却非凡人。堂内孝祝轻抚琴,我和庞源一旁坐卧,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随口说了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今四方战乎,何时定乎。”也算是考验一下,孝祝此人的才能。
张玉良看了一眼旁边的庞源,庞源便识趣地起身离开了,张玉良从容答道:“郭将军,门口吟诵之词,深谙天下黎民之苦,然大势不可动也,这就是郭将军实施‘天下田地天下耕’策略,没有实施下去的根本原因,郭将军志向高远,非鲲鹏可以比拟,若天下无崇,天下岂可安乎?天下有九龙之脉,今仅剩黄梁一支,郭将军有王者气,缺少王者运,玉良愿为郭将军补齐这一气运,将军信乎?”
张玉良这一番话简直就是在描述“君权天授”的理念,更接近这个时代的意识,而我以前只想着“神权天授”的戏码,这个时代的领袖就应该这个时代人们追崇的“神”,而不是一个小道士在这个时代的打怪升级的翻身游戏。
看着眼前的这个读书人,是的,这正是我的方向。于是,我摆正了自己的坐姿,向眼前的这个人行礼。拜这个人为“先生”,此人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必将是我的强敌,这么优秀的人才,郭刚、宋四海、宋相童、福同这些人咋就错过了呢,尤其是这个宋四海,这人可就在你曾经的眼皮下溜达,你要早把他拜为“先生”,也不至于丢了黄梁郡,现在给人家宋相童当傀儡主子了,可惜啊!老天还是疼我郭初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