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幼年即秉承家学,又随师学艺,深得道家秘传筋经内丹功的真传。
后来虽然离开了父亲与李杰大师,走进社会,从一名中等师范学生成为教师,上课,下课,黑板前,书桌上,这一切距离过去所学所练都很远很远,但父亲与师父的教诲却未敢须臾有忘,我在精神上仍然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对筋经功的操练研习从未有过间断。
每当夜阑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我盘腿而坐,静心调息,总仿佛感到李杰大师就坐在我的旁边,似乎连他的吐纳之声都隐约可闻。
每当晨曦尚未露出霞光,我已经在操场一角开始了操练,朦胧中父亲那魁梧的身姿正在为我示范,促我行动。就这样,我坚持了40多年的研习、探索。
但在1957年以前,这种研习与探索仅仅局限于气功和武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自我强身健体、防身御外的狭隘境地走出来,开始了新的实践,那就是把筋经功用到“救人济世”,为人民解除痛苦的实践中去。
一次偶然际遇,为我打开了医疗实践的大门
50年代中期,我从师范学校毕业,一再要求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于是我来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县任教,不久又调到偏僻的农村小学工作。
这里群山重迭,山深林密,人烟稀少,生活环境极其艰苦,而我却爱上了这里的远离喧器、宁静空寂,因为这正是练功的好场所。
我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自己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紧张的训练计划。
练功者与运动员都知道,举凡运动和操练总免不了磕磕绊绊,小伤不断。
好在自己正是年轻力壮、气血旺盛之时,所以小伤小痛从不在话下,不理不睬,自会痊愈。
没成想,我在一次练功中由于运动量过大,姿势重心掌握不稳,右脚踝关节严重扭伤,立时乌紫发肿,疼痛难忍,就连我这从不怕痛的汉子也痛得快忍不住了。
这不是小伤小痛,不理睬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我又到哪里去寻医找药呢?这里是山区小村,别说没有医院、卫生所,附近连个医生也寻不着。
于是,我想起了父亲,想起了自幼耳濡目染他为人治病的情况,想起他给我讲过而我从未实践过的伤科治疗手法、药方。
我还想起了李杰大师,想起了围着他求医的伤病员,那一个个痛苦万分而来,轻松愉快而去的病员;想起了在青桠观内木人身上进行的穴位练习与师父传授的手功、药功。
我想到:我在武功练习中已经熟练掌握的点穴手法既然可以使人致伤致残,难道就不可以用来治伤治病吗?!
我决定就从给自己治疗踝关节扭伤开始,尝试着使用点穴与理祛,于是奇迹出现,疼痛立刻消失,我能自己站起来了。
接下来,我为自己开了一个化瘀消肿的草药方,求一个采药老农为我采集。
我把采集来的草药捣烂,用自己的唾液和童子小便和之,敷于伤处,不出两日,我的扭伤痊愈,未留丝毫痕迹。
正是这一次偶然的际遇,有如一道闪光,照亮了我的前景,我对幼年、少年时从父辈、师父那里聆听到而又未理解的一些教诲,开始有了新的领悟。
我仔细地回忆、搜索记忆中他们的讲述。好在由于我从小记忆力特强,虽不理解,但却死记了许多手法,穴位与药方。
十年后再咀嚼这些手法、穴位与药方,我才真正品出了味道。
我决心闯进这个领域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但我深知:我虽然有父亲与师父给我铺垫的基础,但我有两大先天不足,这是我想涉及这一领域的大碍。
第一,我虽记得若干药方,但我不认得这些药的形状,更谈不上了解它们的药力与性能。
怎么办?正好碰到村子里有个姓贺的老农,也喜好舞拳弄棒,懂得不少草药单方,尤长于采集中草药,活脱脱是上天为我安排好的又一个师傅。
于是我不耻下问,向他学习有关中草药的知识,学习民间单方。我所在地区山深林密,百草茂盛,盛产各类中草药。
这天然的、不要一分钱的大药场,为我提供了一般人不可能有的学习条件。
我过去死记硬背的那些中草药,都一棵又一棵活起来了,那些死背下来的中草药名开始和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性能、药效一一对上号,挂上钩,使我很快地攻克了药物关。
第二,从小我就听到父亲与师父一再强调道药与祖国传统中医的关系,虽不甚了了,但知道要行道医必先了解中医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下定把武功、气功用于医学的决心时,我对这一点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
可惜学习中医的愿望在偏僻山村是绝对没有条件实现的。
好在我很快回到县上工作,与在教育战线上工作过的当地名中医王光碧医生熟识,并得到他的理解和支持。
在他的帮助指点下,我系统学习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与药物学,研读了中医精典著作《黄帝内经》、《规正脉诀》、《切肿伤寒》、《外科正中》和《中医理论基础》、《正骨学》、《中国古代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