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纪长泽吧】
某个论坛里, 出现了这么一个帖子。
几乎是立刻,不少人就涌了进来。
【什么意思,纪长泽有什么好扒拉的, 他的为人历史书上不是都写的很清楚了吗?】
【楼上别激动, 不是说发现了纪长泽先生生前隐世埋名生活的故居吗?估计楼主是因为这个才想八一八。】
【哪里有男神哪里就有我,我来了我来了。】
【上面眼睛没事吧, 纪长泽早就过世,都是太爷爷辈的人了还男神。】
【我看上面的眼睛才有问题,历史书上不是有纪长泽年轻时候的照片吗?诶呀妈呀那个帅啊, 民国时期也太多帅哥了吧,这才是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啊。】
【赞成民国多帅哥,你们还记得那张贼出名的纪家全家福吗?有纪长泽, 纪长泽的父亲,弟弟, 还有他十五岁的儿子, 我的天啊,这四个人不愧是有血缘关系,简直帅的一样一样的, 我记得那是高中课本上的, 当时看到我都惊呆了,简直恨不得穿越回民国去。】
【说穿越回民国的是有多么想不开, 那个年代能和我们现在比吗?就算是纪长泽, 恐怕也更加喜欢我们现在的生活。】
这话一出,立刻就有人说起来了。
【那个说回民国想不开的,历史是学的有多么不好啊, 那时候虽然说手机电脑什么的还在研究中,但是也该有的都有了好吗?】
【对啊, 民国时期不是挺好的吗?自从休战之后,华国的民国时期简直了,我们现代的设施他们该有的都有,什么冲水马桶,电灯,电影也都可以看了,虽然说肯定比不上现在科技发达,可是那时候的人也没缺少娱乐,跳舞骑马打猎游泳打球,精神娱乐方面,不是说据统计,八成的民国人都会选择看当时的小说吗?就算是不认字的,去说书馆子听说也挺高兴的。】
【说实在的,虽然说我们现在科技方面比民国强,但比起民众幸福度来,还真不如民国时期的百姓,那个时候好像大家每天都很高兴,而且和其他国家一对比,对比度贼强,那个叫约翰的外国人不就是来了我们华国参观之后选择永远留在华国吗?他还写了一本记录华国之旅的,我记得这本书一出来,那段时期好多外国人来华务工,所以咱们华国那时候肯定是外国人眼里的香饽饽。】
【现在就不是香饽饽了吗?我们国家的教育出了名的好,现在还不是有大批量的外国学生扎着脑袋的想来华国留学。】
聊着聊着,这个话题就跑偏了。
【你们说纪家人怎么能都这么能干,长得帅不说,还一个个事业都做的超好,纪长泽的父亲,当时是最大的商人,纪长泽的弟弟,后来加入政府,一力促成各种利民政策,是当时呼声最高的官员,纪长泽的儿子比他小叔更了不得,也是官员,也是受民众欢迎。】
【楼上别光说纪家男人啊,乔愿环不也照样很厉害吗?当初华国的大大小小学校哪一个和她没关系,我记得乔愿环办学校的那个时期民国工作的女子还不多,而且那时候都觉得女人不应该抛头露面,就只应该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别说是精通别国语言了,很多有钱人家的小姐连字都不认识的,这根本就是地狱模式打通关。】
【还有纪长泽的母亲,她虽然前期不喜欢露面,可是后来也慢慢的开始频繁出现,当时的各大慈善机构基本上都是她来操持的。】
【总之说来说去,纪家人在当时都为华国贡献了不少,直到现在,还有纪家子孙在政府工作呢,不过可惜纪长泽爷爷为人低调,自从国家稳定下来之后就渐渐不再露面了,只他的笔名慎泽先生偶尔会写一些文章出来,但比起之前,产出还是少了不少。】
【毕竟年纪大了嘛,纪长泽写的小说确实好看,即使放在那个文豪井喷的时期也毫不逊色,不过我记得他一开始写小说是为了贴补家用,后来纪家不缺钱花了,他当然也就不用产出量那么大。】
一群人讨论着讨论着,话题很快就转到了民国时期哪个作者产出量最大的问题上。
【东柳先生,绝壁是东柳先生,我的妈呀,人家纪长泽一年写三本,他一年恨不得写三十本,尤其是有一年我们国家不和某国起了冲突那一次吗?东柳先生听说年纪挺大,看上去倒是很有年轻人的冲动和血气,足足隔空骂了对面一年,我每次背着他的书,都觉得自己超爱国。】
【我觉得是一灯先生,可别忘了一灯先生是旅游达人,我们现在研究民国时期,一灯先生的游记可是给了不少帮助。】
【你们可都别争了,还是杯洒的书产量多又好看,那个剧情啊,简直了。】
【怪不得民国幸福度高,那个年代文豪贼多,而且言论贼自由,大家都披着马甲在报社发表文章,手上有粮心里不慌啊,这不就跟我们现在追小说一样,如果每天都有新的好看的小说出来,而且还不坑文好好连载,那肯定幸福啊。】
【不管是谁产量最高,当时对华国贡献最大的文豪绝对是纪长泽,修路,开养老院孤儿院,捐献罐头给前线士兵,在华国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候花大价钱在国外买粮食回来开仓放粮,这些其他作者哪一个比得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