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挂在场中的电子屏上,信息变换。
屏幕被分为两块,两边的最顶端写出了第一场对战的学生姓名,以及头衔。
秋明雪、李耀,都为四阶御卡师。
下方则是阶梯式地显示着10张空白卡牌,从上到下,分别是该位选手四阶到一阶的星卡,每阶一行。
“这好像是星卡大赛的标准赛制啊。”陆离看着大屏幕说道。
在之前的比赛流程中,为了节约时间,双方选手都是上台就开打,根本没有如此阵仗。
“对,就是星卡半公开的赛制。”耿小文点头,“双方会公开1张四阶星卡、1张3阶星卡、1张二阶星卡以及2张一阶星卡,这五张星卡被称为公开卡组,而隐藏起来的五张星卡则是被称为对策卡组。”
之前也有简单提到过,在星卡大赛中,公开卡组在整个赛程中是无法更换的,而对策卡组则是每场一换,用于针对敌方选手。
正说着,屏幕上空白的卡牌上,开始出现图案与文字。
公开卡组讲求“自成体系”,因此一般来说会是同一属性。
因此秋明雪公开的五张星卡是清一色的蔚蓝,而李耀这边则是如同火焰一般的赤红。
其实,水和火之间的克制关系比较玄妙。
水本身是克制火的,但是它的分支——冰又被火焰克制得死死的。
不过,用脚想想都知道,这两位选手的对策卡组必然不可能全是单一的火属性或者冰属性。
像是秋明雪,肯定会藏几张水属性星卡用来克制李耀。
而李耀则有可能预判秋明雪的预判,在卡组中隐藏几张克制水属性的土属性星卡。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别的赛制,导致每年的星卡大赛都会出现各种千层博弈和老六选手,让观众们惊叹不已。
这种“充满未知和惊喜”,使得星卡大赛收视率特别高,年年长盛不衰。
在双方公布五张星卡后,比赛并没有立刻开始。
秋明雪和李耀分别站在决斗场的两边,做最后的调整。
——
。也就是将阴人(划掉),对策的星卡装载至识海空间。
若是在星卡大赛的准备阶段,主席台上的解说们会为观众们稍微点评一下双方的公开卡组,并且预测一下双方为了克制对方携带的对策卡组。
甚至在电脑上观看直播的时候,观众们可以用鼠标点击选手的公开卡组,查看详细星卡介绍。
但是大家也都见识过了,那位坐镇广播台的男人有多摆烂,他才懒得给观众们讲解些什么。
他最希望的是,三场对战都能够一卡决胜负,然后赶紧下班走人。
过了大约十分钟,站在场地北面的秋明雪率先向裁判举起右手,示意自己已经准备完毕。
而南面的李耀也几乎不分先后地举起右手。
站在场地中央的裁判分别朝双方点头。
“星卡过载。”
摆烂哥的声音再次从广播里传出。
星卡过载,是御卡师使用星卡的一种方式,能够将所有星卡在同一时间用出,并且让卡牌集体进入五分钟的冷却状态。
但通过这种方式使用出来的星卡,并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这种鸡肋的使用方式,基本只存在于公平对战的准备阶段,防止有人率先积攒蓄能值,出其不意地开局高阶星卡糊脸。
“入场。”
在双方操控卡组进入冷却后,广播里再次传来懒洋洋的声音。
原本站在场地两端的两位选手向前走去。
双方都穿着星海学府分发的作训服,宽松的裤腿和衣摆随着选手的走动,在风中轻轻摇晃。
李耀的身材很高大,比秋明雪足足高出一个头。
而秋学姐本人,陆离是见过的,在身高上完全不输林妙菡。
也就是说,李耀的身高大概率超过两米了。
不得不说,在星力的滋养下,人类身体的增强还是非常直观的。
在如同足球场大小的场地中央,有個直径40米长圆形,被一条贯穿东西面的白线分割开来。
两个半圆分别为选手们的准备区。
双方选手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以
。及战斗风格在准备区内随意选择起始位置。
像是近战选手肯定会更偏向起始距离更短,而远程选手则反之。
“老规矩,正面北后手,反面南后手。”
随着广播中的男人话音刚落,裁判从空中抛出一枚硬币,轻巧地按在手背处。
连接大屏幕的摄像头也给这枚硬币来了一个特写。
朝上的是数字,也就是正面。
“南面选手,率先选择起始位置。”裁判举起右手,也就是朝李耀的那一面。
两位都是同级生,又在集训队里共同当过队友,对于对方的作战风格当然是非常了解。
之间身高超过两米的李耀同学点点头,毫不犹豫地龙行虎步到圆形区域的中心。
从他孔武有力的模样就能看出,李耀是一位喜欢刚近战的御卡师,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圆心这个位置,是近战选手在先手站位时最常规的位置,在这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