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张佳木向着年锡之道:“这件事,和你有关,又和你无关。总之,我做什么决定,那就是什么决定,你可以打听,可以问,但事后绝不能怀疑,否则的话,你现在就可以离开。”
自从这个年轻人跟着张佳木后,事事都是张佳木教导,向来也是和风细雨,有什么教什么,虽然年锡之其实比张佳木还大,但已经把张佳木当叔执辈来看,所以此时看到张佳木一脸严峻,正颜厉色的样子,年锡之虽然不怕,却也知道事态严重,当下忍不住大声答道:“是,我一定跟着大人走到底,请大人放心。”
“你说这话,我可开心的紧。”张佳木似笑非笑,年家的势力是他们自己瞧不着,其实在张佳木的班底中,也是极为要紧的一环。否则的话,也不必在开头年锡之还没有显示出资质的时候就用心加以栽培了。他看了看不远处已经转头离开的崔浩,叹道:“看吧,这就是一个和我走的越来越远的人。”
“崔兄将来会后悔的!”年锡之斩钉截铁的道。
“何以见得呢?”张佳木笑道:“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他为什么要后悔?”
“我了解崔兄。他是一个想做事,想为百姓做点事的人。但说实在的,我辈读书人要么依附内侍,要么也得结党,不然的话,无以自存,连自己都保全不了,又何谈建功立业?依附于人,就难免要背着良心做事,而一结党,则无事不以党羽为重,时间久了,党中生党,流于意气,好事也办了坏事,内耗,就完了事。”
“说的好!”张佳木夸他道:“真真是有进益了。这些事,谁和你讲的?”
张佳木虽然不大读史书,甚至连当今皇帝都不大清楚,但明亡的历史好歹知道一些,他知道明亡是因为内争内耗为主,而其中的党争,也就是东林和齐楚阉党等诸党的争斗占了主要原因。双方都觉得自己正义,但其实背后都是内侍太监,争来争去,彼此都不是为了国事,而只是流于意气,到最后被人一锅烩了了事。
“呃,这个……”年锡之一脸愕然,吃吃半天之后,才答道:“前唐牛李党争之鉴,就是学生所说的,大人可能翻阅的时候,没有注意吧。”
张佳木现在也在恶补历史,从史记开始,列朝的什么正史野史没事也抱一本翻翻。只是他虽然融和了记忆,繁体字也看的懂,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又是武臣家里出身,幼学底子实在是很一般,当时的史书竖排繁体,看着也实在是费力,所以说是恶补,多半是他自己躺着时叫人读给他听,不然的话,他断句都很困难。
这倒也不能怪他愚笨,实在是平时太忙,偶尔得闲时听听,有趣的记得一些,没趣的恐怕也忘掉的多。
他再聪明,也并非是完人哪。
当下听得年锡之的话,张佳木也颇觉尴尬,这书定是有人替他讲过,不过自己含糊弄忘了。当下便吱吱唔唔的道:“嗯嗯,我记得,牛李党争么,这怎么能不记得。”
“是,大人天纵英明。”年锡之忍住笑,答道:“自然一点就透,学的很快。”
这也是下头老夫子们捧张佳木的话,平时奉承,张佳木没当真计较,听多了,还真以为自己是天纵英才,什么事听了一遍就懂得,这会子被年锡之一说,虽是脸红,不过他脾气向来就是如此,当下索性兜头一揖,笑道:“小老夫子,不必这么挤兑我了,这样罢,回去之后,你替我好好讲几段书,如何?”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年锡之认为张佳木的天资已经是极高,象他和徐穆尘不过中人以上,但已经是考中了进士,张佳木的天资过人,如果真用心读点书,成就定然不在普通人之下。
允文允武,这才是当时读书人对自己上位的期许,象朱元璋,贵为帝王,下头的书生还在苦劝他读书,朱元璋自己也争气,开头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后来字也写的过的去,还能自己写祭文,骈四俪六,也很象个样子,也做得诗。
年锡之当然不是期盼张佳木做朱元璋,只是书生习气,无可更改耳。
当下两人相视一笑,颇有点莫逆于心的感觉,当下也不管这里了,反正差事已经交待下去,锦衣卫的规矩就是这样,就怕没有人下令,只要有了命令就有了流程,就有备案,就有人负责,只要这样,就算合法合理,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的事了。
而在过万人的锦衣卫中,缺乏的是流程性和全局性的人才,这也是张佳木如好色之徒般的追逐读书人中的优秀分子的原因所在,他很缺乏全局性的人才,至于事务性甚至是非一般事务性,比如上房揭瓦杀人放火行骗抢劫……这一类的人才他很多,嗯,真的很多。
黄二奉命留了下来,说是处死,当然也不是明正典刑,黄二懂。
等人走的差不离了,那些叩头请饶命的万府家人已经没多少力气的时候,黄二叉腰环顾四周,只见很少一些百姓躲在高处,伸手探脑的看,但绝没有人敢再靠近过来了。
“来呀!”黄二一声吆喝。
“在,大人!”底下过百人如雷般响亮,整齐划一,犹如一人。
“快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