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刀笔师”一词,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早在秦皇统一六国时期,就已经有刀笔师的存在,而且刀笔师的祖师爷就在秦国为官。据每一代的刀笔师口口相传,刀笔师的祖师爷名叫“元清”,在秦国做一个七品的文官。元清很有政治抱负,有经世致用之才,为人刚正不阿,却始终无法得到地方的举贤,皇宫核心权贵也是闭关锁门无法了解民间地方的疾苦和地方文人志士一心想要为改革国家进言献策的决心。每每从地方传上来的文章奏折,都要经过李斯丞相之手,待他看完之后没有什么大事件的都一并丢弃,不给秦皇批阅。另外,凡是进言献策的人,由于李丞相心胸狭隘,大凡辱没到他的,李丞相都要睚眦必报,好多上奏折向秦皇进言李斯管理不善的官员,几天后无缘无故地就不见踪影了。
早年李斯和韩非是同门师兄弟,他们都是荀子的徒弟,韩非才华卓绝,正直不屈,荀子特别喜欢他。而李斯自以为才高于韩非,善于使用心机阴谋,荀子时刻提防着他,对自己的所学知识传授时,也是有所保留。几年之后,他们学艺师成,荀子对他们说,“我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你们的了,各自珍重。”说完,荀子走到韩非面前,敲了韩非脑门三下,说道:“非,你口不伶齿不俐的,望今后勤加练习口才,日后才能有所大成!”“徒儿,知道了,谢师傅提醒!徒儿谨遵师命!”韩非行跪拜大礼说道。夜半三更,韩非来到荀子卧室,敲荀子的门数下,荀子被敲门声唤醒,这才打开房门。荀子对韩非答道:“非,你悟性高,知晓为师的心思。对于李斯这个人,心胸狭隘,看不惯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切记勿要和他同朝为官;而且他心思诡秘,权利欲望很大,你一定要防,否则必遭杀身之祸。”韩非说道:“师傅,我和李斯多年同窗,未曾见他对我有什么异心,师傅,您多虑了!”“为师的话,告诫于你,一定要谨记在心。”,韩非点了点头。
后来李斯受欲望驱使,离开他的妻儿,鼓动率真的韩非和自己一道前往秦国,想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李斯先在吕不韦府上充当幕僚,积累人脉和势力。李斯很会做人,暗地里讨好了秦朝上上下下的各个重要官员,经常会私信给秦王,秦王和他的关系不一般。当时秦王刚刚弱冠之年,李斯写了一封长信,揭发吕不韦和皇太后赵姬关系非比寻常。秦王眼下没有信得过的自己人安插在吕不韦身边,李斯这一次成功借位正好符合秦王的心意。加之李斯在信里的治国主张和秦王的想法不谋而合,文采俱佳,因此,年轻的秦王对李斯特别欣赏。秦王在给李斯的回信中这样写道:“汝可助朕雄霸天下,望在不韦身边处处小心,彼此照应,则大事可成!”最终秦王和李斯里应外合,将拥有实权的吕不韦给推翻,从此,秦王可以高枕无忧,不再受吕不韦牵制。接着,李斯有更大的野心,想策划吞并六国。与此同时,秦王也是欲望难填,两人心心相印,在李斯幕后出谋划策,和秦国全部将兵的奋勇征战,最终,秦王统一六国,终成霸业,尊称自己为始皇帝。因此,李斯也名正言顺地成了秦皇的左膀右臂,当了丞相。
李斯施行以法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央集权最大化,依他制定出来的法律法规严苛残酷,不通人情,百姓怨声载道。李斯在帮助秦皇统一霸业的过程中,韩非也出了不少力,好多决定性的策略都是韩非自个提出来的。因此,李斯担心有一天才高于他的韩非,会锋芒毕露,掩盖自己的才能。于是,李斯向秦皇给韩非参了一折,说他与前丞相吕不韦关系不一般,两人在背地里经常说秦皇的坏话。秦皇批阅奏折之后,大发雷霆,立马将韩非打入大牢,秋后问斩。韩非此刻终于觉醒:我待他人似兄弟,他人竟视我如仇人。韩非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听取师傅荀子的话,由此带来杀身之祸,也怨不得别人。韩非在狱中大彻大悟,一夜之间白了双眉,形容枯槁,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这几篇著作,名垂青史。
韩非以莫须有的罪名,锒铛入狱。此消息传遍整个咸阳城,荀子一听到韩非在秦国入狱的消息,也是当场口吐鲜血,大叫数声:“韩非亡矣!韩非亡矣!韩非亡矣!…...”顷刻,荀子晕倒在地,学生们赶紧将他搀扶到床上,立马找医师为师傅荀子诊断病情。元清知道此事之后,非常气愤,明眼人都知道是丞相李斯有意陷害韩非,想致他于死地。元清经过慎重考虑,认为此事和丞相李斯有关,韩非一向安分守纪,对秦皇未有异心。于是,元清愤然写了一份很长的奏折,里面的内容大多是批评丞相李斯的过错,嫉妒韩非的才高八斗。当丞相李斯接到元清的奏折,看了之后,非常恼火,恨得咬牙切齿,欲要让元清死无葬身之地。随即,丞相李斯就安排字迹模仿高手,替元清重新写了一篇奏折,里面内容皆是辱骂秦皇的话。等到秦皇批阅奏折,看到仿造元清写的奏折时,龙颜大怒,夺口而出:“此等小吏,竟敢辱骂朕,必将他五马分尸不解恨也!”秦皇立马派人捉拿元清。元清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蒙住了,自己明明写的就是批评丞相李斯的奏折,为何前来押解自己的人,说我辱骂秦皇,想想此事必有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