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孙传庭因为锦州告警相继离开襄阳和武汉,不过围住农民军的军队没有带走,这和历史上不同,历史上由于松锦大战,大明仅剩的十几万边军全被洪承畴带到了东北,造成农民军迅速扩大地盘,加上大量流民加入,形成了四川张献忠三四十万,湖北李自成上百万的滔天之势,两个枭雄攻城拔寨,一路又收降了大批落单官军,最后导致农民军装备不输大明军队,甚至拥有了红衣大炮,以至于明朝统治在短短两三年中土崩瓦解,彻底灭亡,然后就是被清军捡了个便宜。
这次历史出现了偏差,由于有神兵卫作为后盾,大明各部基本未损,清军由于第四次入口失败变得小心谨慎,再加上锦州城管队的小胜带来的皇帝朝臣心理上的无忧,才没有大规模调动西北官军,这样一来,在荆门的李自成和在巴东的张献忠都失去了做大的机会,不过他们两个人没感觉到事情变化而已。
张献忠攻下巴东后就没有再发力硬闯四川,前面秦良玉两三万白杆兵驻守,吃过大亏的张献忠知道凭自己几万人马硬撞上去,必然头破血流,所以只能在巴东一带休整等待时机,而李自成占据荆门虽说有三十万之众,但前面是未损的左良玉五六万官军的荆州,后面是孙传庭的秦军驻守襄阳,东面是洪承畴所部,要想进一步发展,很难,即使有心想按照原来东进江南的计划进行,目前看来还是有些吃力,况且农民军刚刚合并,各方面还需要整合,所以攻占荆门之后,他也没有移动,就在这个地方安下营来了,当然为了防范官军四面合围,他每天都派出大量哨探前出,既监视官军动向,也监视张献忠所部的一举一动。
南面的左良玉知道不远处李自成拥有三十万人马,自己在各路军阀中口碑不咋地,要是死拼的话,肯定没人来救,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有自知之明,抱定一个宗旨,只要流寇不来攻荆州,他决不去招惹,就是皇帝老子催,也可以不管,老子就缩在城里不出来了,有能耐你尽管来攻,不信五六万人守不住一个荆州,至于粮草吗,一方面不停向朝廷要,一方面搜刮当地老百姓,反正一句话,饿死所有人没关系,只要老子手下没饿死就好。
襄阳有孙传庭带来的三万秦军,武汉有洪承畴新招募的三万青壮和借来的三千精锐,西面有秦良玉三万石柱白杆兵,哪一面都比历史上强很多,如果四面官军这个时候合围,必然是一场大战,当然官军赢面很大,但也不要小看农民军,流寇所以称为流寇,就是他们不会按常理出牌,即使你把他打得全军覆灭,只要还有一两个将领逃出,不要太长时间又会拉起一支队伍,死灰复燃,所以穿越者的对策就是无需一鼓作气立功心切,只需远远看住,外围加强赈济,安定民心,慢慢消耗他们的雄心壮志,最后让他们自己自行分崩离析,当然小规模战斗少不了,只要稳定住,即使被攻克一两个小城池也无所谓,在一个范围内尽管折腾。
奉天昌义大元帅李自成整合了各部义军,人数发展到了近三十万,究竟是东进,北撤还是南征,各位义军将领莫衷一是,虽然没有发现大股官军围上来,可一直固守在荆门不够三十万大军开销的,得找突破口,数次聚义开会商讨,大部分将领觉得按照原计划向江南挺进才是正路,少部分觉得往南攻下荆州,即使攻不下,也可以和左良玉花钱买路进入湖南,还有几个认为现在前后左右官军云集,不如退回陕西另谋它途,几方争论了好几天,各不相让,李自成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向东是自己提出来的战略方向,向南进入湖南必然又要数年转战,后撤则是陕西苦寒之地,得不到多少补充,前功尽弃,他感觉往东才是唯一出路,只有到达江南,几十万人马才有充足补给,关键武汉一带水网密布,官军有了准备,是否能够冲过去,又经过几天的思考,他还是下决心向东做试探,于是命令郝摇旗高一功马守应率领前锋三万人先行奔袭天门一带,另派田见秀李过率三万人马攻击钟祥,两路人马分进合击,伺机攻占武汉。
已经是冬季,年关将近,天寒地冻,水道基本冻结,非常有利于大兵团行军,两路人马一路上并未碰到有力抵抗,进军神速,短短几天,分别包围了天门县和钟祥县,这两个县不是官军防卫重点,几乎没有制式官军,都是临时招募的乡勇,战斗力并不强,得知大批流寇到来,钟祥县令第一个逃跑,导致钟祥县一天陷落,而天门县令还算尽职,一边向临近告急,一边组织数千乡勇抵御,奈何郝摇旗加上高一功马守应都是老造反出身,这样一个没有援军的县城要想挡住几万人的攻击,显然自不量力,没出三天,在付出三千人代价下,被流寇顺利攻占天门,打开了通向武汉的门户。
两路人马的顺利推进,加强了义军内部必胜的信心,紧接着田见秀李过率军攻打新市,郝摇旗他们则直插仙桃,一时间湖北各地烽烟四起,湖北各路守军明显感觉到压力空前,告警文书犹如雪片一样飞来,连远在京师的崇祯也感觉到有些紧张,他虽然经过高师成他们洗脑,但对于连续不断的败报,朝臣的催促,作为最高统治者,始终有着不同于臣民的想法,李自成大军向东攻击,数个县城陷落,已经威胁到武汉重镇,要不要调动大批官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