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陆阁老这边问了个一清二楚,感觉办这样一份刊物心里有了底,作为回报张溥认为这份刊物至少得有几个神兵去帮助一下,于是说请几位神兵前去坐镇,陆文夫点了点头,说此刊初创,自然有些繁琐,我们神兵卫会去几个人帮助办好这件事,当然绝不是去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而是帮助度支,调配纸张,协助排版印刷之类的,一切皆有张溥你们决定,若是感到人手不够,自可召集部分同僚门生故吏参与,比如江南四公子之类的,科举中与不中无关紧要,只要文章景秀做事稳当即可,愿意留下的,可按月发放银两,其余书生无论出身如何皆可投稿,一旦被采用,可付润笔若干,也算是资助两袖清风的书生,张溥听罢顿生感激之情,天下书生富庶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捉襟见肘苦出身,什么叫寒窗苦读?就是揭不开锅也要硬着头皮读书考功名,如今给了他们另一条活路,自然是功德无量,赶忙先替天下读书人谢过陆文夫,陆文夫并未停止,接着提到了一个人名,也是个大牛人,这个人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徐霞客,说这个徐霞客后世很有名,我们曾派人往江阴他家中寻访,可惜他已出外游历没有碰面,此人遍历大江南北,“达人所未达,探人所未探”并有一本《徐霞客游记》传世,若能请他来专门打理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则必然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张溥一下子明白了”阁老说的这个徐霞客,是否是江阴徐弘祖徐振之?某虽无谋面,然神交已久,乃是我江南奇人,普天之下无有比他通历五湖四海者,阁老提起,张某定然请其来此,张某这里再次谢过阁老及神兵卫了“陆文夫再次伸出手握住了张溥,张溥也是学着摇了摇,双方都明白,这办刊之事已经成功了大半,接下来只要走个过场,大家齐心协力,那么大明给少数官员看的邸报之外,就会有另一份给全天下看的刊物问世,这在现代很平常,可在古代却算是开天辟地头一回的壮举,会让多少热血书生豪情满怀的。
张溥一回到住所,按下激动心情,仔细整理了今天和陆阁老谈话的每一句,觉得这样一份全天下都能看到的刊物,比自己穷经一生出几本书重要太多,一旦做好了必然利国利民流芳千古,以前自己总想着影响朝廷,为国为民,现在看来格局还是小了,与这份刊物比起来,何止是小巫见大巫,根本就是可以左右天下的利器,顿时有种舍我其谁,精神百倍的豪气,一扫往日颓废无奈的情绪。
皇帝在东暖阁召见了张溥张乾度这个前庶吉士,大学士周延儒首辅薛国观都在,张溥不愧是演讲高手,对于皇帝的闻讯自然是对答如流,他是做足了功课的,和陆文夫的谈话内容加上自己的妙笔生花,自然赢得了崇祯的赞许,立即命内阁拟诏,任命张溥为礼部右侍郎,主办发行天下刊物一事,天下士子皆可网罗,便宜行事云云,张溥三呼万岁谢恩,并斗胆请皇帝亲笔题写此刊名称,崇祯早就被高师成他们洗脑,欣然御笔名为《大明报》,自此大明第一份不定期报纸诞生,为以后思想舆论工作提供了最有力的工具。而张溥及其一大帮东林弟子,自然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向现代思维靠拢,这要比完全用高压手段来实现社会进步,更文明更科学。
内阁给了张溥一个月时间,一个月内必须看到这份《大明报》的问世,时间紧迫,张溥立即找来了吴昌时吴伟业这些昔日好友,并写信要求江南几个才子北上,一来准备明年大比,二来帮他创办刊物,又派人前往江阴寻访徐霞客,至于纸张印刷等都有神兵卫包了,现代人穿越来的时候有一个小印刷厂一起穿越过来的,与其说是印刷厂不如说是个印刷作坊,拢共两台半印刷机,有一台实在是过去那种活字机械印刷机,只有两台算是电脑控制的现代印刷机,所以只能算是两台半,老板得知穿越到明朝的时候,以为自己要彻底失业了,却不曾想现代所有机械在这个时代都是宝,临管会平时通知报告命令什么的都有打印机复印机,可真要印书印宣传资料什么的,还是要靠专业的印刷,所以决定办报纸的时候,就已经把他的小作坊作为最重要物资计算在内了,一台全自动印刷机被专车运到了皇庄,另一台留在秦岭基地,还有一台老式的作为备用,所以在现代人的指导下,张溥他们排版印刷一切顺利,所有看过这台印刷机工作的古代人心服口服,大明雕版活字在这里根本没法比,这样一台看不到一个铅字印模的机械,超出了他们所能想象的空间,格物致知到如此境界,印书竟比翻书还快,凡是书生对书比任何东西都要敏感,原先还有抵触格物致知的想法,在这一刻被击得粉碎,一问成本,才是大明出书的百分之一,连来看新鲜的一众官员也是不得不服,在他们眼里这东西绝非人间所该有的,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理,恐怕徐阁老在世也一筹莫展,真真神仙手段。
大明这边在紧锣密鼓准备发行第一份报纸,大清这边也在印制一种欠款凭条之类的,主要是去年大败亏输,死伤惨重,没抢到东西,自己收成不好,蒙古那边又磨磨蹭蹭,而朝鲜又榨不出什么油水来,最紧要的是大明山西八大家被抄了,断了后援补给,连带岳洛宏宁完我失陷,整个一年大清就是在捉襟见肘中度过的,好多该给的牛羊金银给不了,只能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