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农村人的眼里,庙会就是赶大集的意思。一般的集市就赶集,特大的集市叫庙会。不过,发展到后来,庙会除了市场交易功能,还添加了文化活动。
这就让现代庙会具有了文化聚会的意义,但是,在老百姓的眼里,赶庙会主要还是买东西。
等我们来到西山上的龙王庙前,前面的小广场早就挤满了人,人多的让我吃惊。心想这河田村西山村加起来不过十几户居民,哪儿来的这么多人?
”除了我们河田村,还有靠山屯、暧鸡堡的人呢!另外,乡广播站的大喇叭昨天晚上广播了庙会消息,全乡的人都听到了,谁不来凑下热闹?”石岭笑呵呵的解释说。
人流不断的汇聚而来,我看到靠近庙门那儿有一个铁铸的大香炉,正燃着几支碗口粗的香柱。
因为是春节期间,年味浓厚,鞭炮声震耳欲聋,到处都是炸开的彩色纸屑,人们在烟雾里咳成一片,我和伊尔古丽捂住口鼻,躲闪着飞溅的鞭炮,寻着空隙往台前移动。
不知不觉地就与石岭走丢了。
到了挤成一个球似的人丛中,我恐怕再与伊尔古丽走丢,不得不扯起了她的手。
就见此时的伊尔古丽额头挂满汗珠,抹了灰痕,泛红的脸庞别有一番妩媚,她似乎是不习惯与丈夫以外的男人牵手,使劲地要抽出自己的手。
这时候轮到我尴尬了,意识到自己早就应该把手松开了。两个人都觉得不好意思时,一阵深沉的呜呜声响起来,一下子压住了噼啪声响的爆竹。
一看,原来是身穿绣了金线的蓝色衣服,头扎红布的几十个壮汉肩扛大铜号走来,冯刚保安队的人为他们开路。
保安队员粗暴的推开人群,让两支一丈多长的金闪闪的大号呜咽着靠近祭祀的台子。与此同时,抬着剃的光光染成了朱红色的二十八头大猪的方队也走上来。
我看到这些猪肥极了,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大家伙。方队的人们把这些肥猪一齐摆放到香炉前,成了献给龙王爷的主祭品。
大喇叭一阵阵嘶叫,有人上台拍打麦克风,一些穿了满族传统服装的乡绅登台,排成一溜,双手放在小腹上,司仪刘半仙大声地宣布:“龙王庙庙会正式开始!”
原来的仪式,有领导讲话、剪彩的程序。但是,我一考虑,自己拿钱,而且与乡里领导不熟悉,何必让他们人前露脸?于是,决定把仪式搞成纯粹民间文化风格,各级领导好投资者都不出面。
现在一想,这个决定何其正确啊!如果把牛乡头那样的领导请来讲话、剪彩。简直是恶心死人了!
宣读了祭祀词,歌颂了一番龙王爷、接下来为民祈福,然后就是高跷表演了。领衔主演的是就是昨天看到的那个老头儿,
和昨天不同的是他和那些年轻人都被化妆成棕红色的脸庞,粗眉倒立,威猛吓人,老头儿由于紧张或者是其他的哪儿不适,领唱时嗓子有点儿变调,
但是喊出来的歌词显然是新鲜的。其中夹杂有“盛世、和谐”什么的语句,周围的观众们却是不断的叫好鼓掌。
“这里真是太乱了!耳朵嗓子都让人受不了!”我想说话给伊尔古丽听,又想拉她的手走出场外去,
可是,我却发现那个伊尔古丽并没有像我这样的不耐烦,她满脸欣悦,瞪大眼睛,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的表演,从头到尾的看了下来。
这时候,我才注意到,眼前的伊尔古丽是这样的美丽:她身穿的羽绒服大衣里,是一袭大红色的舞裙,上面用金线绣着带有浓郁维族民族风情的各种花纹,
头上带着一顶俏皮可爱的朵帕小花帽,帽沿上还插着一根翠绿的羽毛--一看就知道是个维族与汉族的混血儿姑娘。
再看看那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不知她想到了什么,对着自己兴奋的一笑,眼睛弯的像月牙儿一样,仿佛那灵韵也溢了出来。
一颦一笑之间,高贵的神色自然流露,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她清雅灵秀的光芒。这时,我忽然想起石岭在网络发的文章里,有一封似乎是男主人公写给女主人公的情书:
照片上的你托腮凝眸,若有所思。那份温柔那份美感那份妩媚,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瀑布一般的长发,淡雅的连衣裙,标准的瓜子脸,聪明的杏仁眼,那稳重端庄的气质,再调皮的人见了你都会小心翼翼。
这个男主人公,是不是就是石岭的化身?而那个美丽的混血儿女主人公就是伊尔古丽的影子。
想到这些,我不由地认真的打量起她来:一张再标准不过的古典瓜子脸,看上去仿佛只比成人*的巴掌略大一点,就象从最标准的美女漫画上走下来的。
比起一般美女的大眼睛不同,她的眼睛大而有神,似乎眸子里有水波荡漾,仿佛无时不刻在默默倾诉着什么;
坚毅挺直的鼻梁,兼有女性的俏美又有点男性才有的英气;略薄柔软的樱唇,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宝石红,随时细润的仿佛看一眼就能让人沉醉似的;
一头水一样柔美的乌亮长发,流瀑般倾斜下来,恰倒好处的披散在微削的香肩上……她的身材有一种整体向上的挺拔,恰到好处的酥胸翘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