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三国:开局我能撒豆成兵> 第五百四十二章 外交不能只放嘴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四十二章 外交不能只放嘴炮(1 / 2)

吴池抬头望去……草原上就这点好,视野极为开阔。虽然目测敌人距离自己还很远,但却已经能够看到那远处的一片片烟尘,以及比蚂蚁还小的一个个小黑点了。

于夫罗问:“有多少人?”

侦骑:“一千人左右!”

吴池好奇地问:“根据我观测,敌人不止这点吧?才一千?”

于夫罗笑着解释:“司空不知,我们匈奴人观测敌人数目的方法,与你们中原人不同。我们判断的……更准一些!”

吴池虚心向对方请教,于夫罗也没想到吴池竟然是个不耻下问之人,便恭敬地解释了。

原来,在草原上,那些游牧民族们在行军时,惯会虚张声势。

无论是在面对自己人,还是面对外族人时都是如此,已经形成一种习惯。

吴池通过目力观测,觉得对方有好几千人,主要是通过敌人掀起的烟尘,和黑点的大致数目判断的。

当然,他的队伍中也有能够通过耳朵贴地,从马蹄声判断的方法。只不过目前敌人距离自己还太远,远过头了,导致难以判断。

可于夫罗却知道,这几千‘人’的水分,实在太大了!

第一点,就是匈奴人骑马奔腾时,习惯故意制造更多的烟尘,用以迷惑敌人。他们或是通过‘之’字型走位,或是在马尾巴处绑上树枝来拖地面……

张飞在当阳桥上玩的这一手,难保不是受了他军中的‘杂胡骑’的影响。

第二点,就是马匹了。

匈奴人作为草原游牧,族群中马匹的数量极多,他们在出征时,都是很奢侈地一人多马。这样一来,在距离较远时,那些空置的马匹,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骑兵。

吴池光去数小黑点的数量,便中了算计。

第三点,就是更高明的技巧了。

因为他们故意制造了大量烟尘,这烟尘除了虚张声势外,还能起到‘魔术师的幕布’的效果。他们会故意在烟尘中频繁进进出出,以此来误导……

这有点像是历史上董卓进京时使用的策略。董卓的部队在刚抵达雒阳时,只有几千人。他就通过让队伍白天进城,晚上偷偷潜出,第二天再重复进来的策略,使雒阳的那些人误以为董卓的部队在源源不断地进城。

匈奴人也是如此。

综合以上三点,也无怪乎聪慧如吴池,也被这些匈奴人给误导了。

而于夫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匈奴人,对这些伎俩可以说是烂熟于心。

他甚至都不需要什么特殊方法,只看看对方是怎么走位的,就知道对方都用了什么伎俩,‘掺了多少水’。只要进行简单的计算,把水分除掉,就知道真实数目了。

当然,于夫罗也不是光凭这个。

他对吴池说:“我知道你们许多中原人,也学过如何通过耳朵贴地,来判断敌人骑兵数量。可是,你们毕竟学得还不够纯熟,技术不到家!如果换我们匈奴人来听……你看,距离这么远,你们汉人就听不清楚了,而我们匈奴人却能够听清楚。不仅能够听清楚,甚至还能判断出哪些马蹄声是载了人的,哪些马蹄声是空马!”

吴池讶然:“原来如此……你们匈奴人果然厉害!”

吴池从不吝啬夸人,该夸就夸、该贬就贬,实实在在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有些人就做不到这点,他们说话做事,只认屁股不管脑袋。看到对方是匈奴人,就各种贬低,好的也贬。而一提起自己人,就各种往天上夸,再烂也夸……

你这么做,爽是爽了,但是,这样也导致你的话没了说服力,人家都不愿意听你的了。

别认为这不重要,其实很重要!

当初汉武帝带领汉朝打汉匈战争的时候,就曾派出一些外交使节前往西域,争取盟友。

要知道,打仗时,自然是盟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才好打。

结果呢,因为最初汉朝对这事不是很重视,所以派出的外交使节都是些水平很低、不受待见的人。这些人过去后,在那些中立势力面前,就只会放嘴炮,把大汉吹得无所不能,把匈奴贬低得一文不值。

结果人家也不是傻子,汉朝啥样、匈奴啥样,人家虽然不敢说完全清楚,但也是略知一二的。他们一听就知道汉朝使节在胡说八道,所以心中对汉朝使节,连带着对汉朝都极为厌恶。

之后,他们就纷纷倒向匈奴,对匈奴提出的要求,有求必应。对汉朝,却各种拖延、置之不理。

后来,朝廷终于重视起这事了,便重新派了一批高质量的外交官出使西域,去拉拢那些中立势力,如此才成功与他们建立联盟,为后来击败匈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吴池又想起自己穿越前看过的一个电视剧里的情节,那个情节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里都有类似的桥段,就是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势力接触,双方进行了比武。

在比武的前几场,中原王朝派出的选手接连失败,让中原王朝很没面子。最后,男主角(好像是,记不清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