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三国:开局我能撒豆成兵> 第五百零六章 攻中有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零六章 攻中有守(1 / 2)

叮!

箭矢被李通的铠甲给弹开了。

这也是为什么吴池放心李通二人安全的原因,除了武艺高强外,便是铠甲精良了。像此时李通这样的铠甲,基本能够免疫除重锤、长矛加速冲刺外的绝大多数种类的攻击。区区箭矢根本不在话下……

更何况,刚才射中他的那一箭,箭头是白色的,不知是骨头的还是石头的,反正不含半点金属!

再说匈奴人的近战武器,大部分人压根就没有一件像样的军用武器,更多的是不知从哪个村子里抢来的镰刀、柴刀……还有锄头!

只有少数匈奴人用的是正经的军用刀剑。

真穷酸呐!

据吴池所知,即使是在河套平原上的匈奴人地盘里,那些匈奴人的精锐,王庭卫士们,手里的武器铠甲也是很精良的。

而于夫罗当初刚刚带兵出发,去渔阳帮助汉朝平乱时,手里的武备也算不错的。

可是现在……

嗯,可以看出,于夫罗的日子,落魄到一定程度了!

综上所述,眼前的这支部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了。

最后,便是这些匈奴人当前的状态:稍显混乱。

李通周仓二人的擅自出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们两个人凭借高强的武艺与精良的装备,此时已经在眼前这些匈奴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给予了他们当头一击!

这很重要。

一支部队的士气,很多时候往往取决于初次交锋的成果。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也有试探的心理。双方在第一次交手的时候,如果发现敌人很强,你就会心生顾虑,会考虑自己失败的可能,以及失败的后果,经过权衡之后,就多了一个退缩的选项,进而不断在前进与后退中犹豫,最终影响战斗力。

此时,匈奴人的士气就受到了影响,只不过,影响还不算大。

尚有扭转的可能。

吴池作为一个优秀的战术家,瞬间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立刻做出了决断:让李通他们的战果扩大化,进一步打击敌人的士气,让对方抬不起头来!

所以,吴池打算攻击。

不过,却不是利用白卫队来攻击,因为吴池仍然打算防御……

这并不冲突。

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战争中,攻击还是防守,很多时候并非能够一言而定的。在战争中,攻击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防守;在防守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攻击,甚至一支部队可以同时处于攻击与防守两个状态。

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在最初的阶段,你说曹操与袁绍这两方,谁是攻击,谁是守御?

表面上看,袁绍是进攻,曹操是防守。可是实际上呢?

那时曹操在阵前观察,说了一句:“袁绍气盛而来,本应当取进攻之势。今却以盾牌为前阵,其意在守。”

之后,“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这段话很多人都熟悉,霹雳车的成名之战。

可你看看袁绍这战法,他一个进攻方,不去派兵厮杀,反而在敌军阵前‘为高橹,起土山’,打起了防守战!

玩过魔兽争霸的人,肯定对这战术很熟悉:这不就是人族堆塔流吗?

用原本用来防御的防御塔,却建在敌人家门口,拿来进攻!

这一战术,乍看很奇怪,然而实际上,一点也不奇怪!

在真实的战争中,这种现象太寻常不过了!

平原野战如此,城池争夺战亦是如此。

可能有的人会奇怪,说攻城战这个总没什么疑义吧?呆在城里的就是守方,呆在城外的是攻方。

这还真未必!

在明朝末年,明与后金之战,就有这样的例子。崇祯四年,明朝以老臣孙承宗为帅,派遣辽军中的大将,祖大寿,带兵前往大凌河,执行筑城任务。

城筑了一半,后金的军队到了,双方发生了战斗。

按道理说,后金军是进攻方,明军是防守方。当时后金面对明军屡屡获胜,处于大优势,根本不惧明军。而明军面对后金屡战屡败,毫无优势可言。

本来,如果城完全筑好了的话,还可以凭城而守。但现在,城是半成品,使用起来很勉强,防御力很低。

这个时候,后金军理应大举进攻,靠士兵越过那只修了半截的城墙,把城墙后面的明军击败!

可是,后金军实际是怎么做的?

没错,他们气盛而来,其意在守!

学起了袁绍!

这就很搞笑了,你要说袁绍玩防守,是他‘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可后金军怂什么?

一群根本看不起明军,屡屡把明军吊着锤的后金蛮子,大老远赶过来,玩防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