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三国:开局我能撒豆成兵> 第四百零九章 尚书台吏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九章 尚书台吏部(1 / 2)

当然了,即使道理如此,吴池也并不打算就此将朝臣们一下子集体都换了,原因之前说过。

吴池打算一步步来,将新的人才提拔起来,一点点填补朝中的空缺,把老人挤下去。

长江后浪推前浪,等后浪们足够了,前浪也就自然地被‘推’掉了。

到了那时,那些老臣们如果有识相的,吴池不介意留用其中一小部分,以昭示吴池的‘仁慈’。

仁慈是好东西,但一定要在威慑之后才能用。

有句话叫做‘口径之内是正义,射程之内是真理’。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比较邪恶的,就是解释为只要你够强,即使邪恶也是正义。

而另一种解读就比较正常了,那就是你要想昭示你的正义和真理,必须得先用炮口指着他,向他展示威仪之后才行。

这事其实从培育小孩子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你在养育自己孩子时,如果不能在他面前树立起自己大人的威严,让他听你话,那你就没法教育他,更别说把他培育成一个正直的人了。

你娇纵他,连句硬话都不对他说,毫无大人威严的话,他只会被宠坏,变成一个无法无天的无礼熊孩子。

除非经历社会的毒打,否则好不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吴池开始忙碌起来,他先是下旨在朝中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吏部。

在汉朝时,官员只有三公九卿。后世的六部在这个时候还不存在,而管着与六部相同职责的人员,则是在在一个名为尚书台的机构下当小吏,没什么地位可言。

这里要顺便说一下尚书台,这个部门有点类似于明清时期的‘内阁’和‘军机处’,属于独立于大朝廷中的‘小朝廷’。

许多涉及实务的政事,都是在这个‘小朝廷’里先进行决策,而三公九卿为首的‘大朝廷’,则是在尚书台决策完后,再公布给他们,让他们发表意见。

只不过,尚书台在名义上的地位很低,不像内阁和军机处那么高。尚书台实际上只是九卿中的少府麾下的一个小机构罢了!里面办事的人品秩也很低,都是些俸禄几百石的小官。

但,正如之前说过的汉朝的特殊制度,讲究一个‘以小制大’。在地方上,一个俸禄不到百石的‘督邮’,地位极为卑微。可他却愣是有权力去管俸禄千石的县令。

一州的长官刺史,能够对该州内所有两千石的太守进行压制,但刺史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个六百石的小官罢了!

尚书台也是如此,名义上是九卿之下的小机构,实际却是整个朝廷权力最大的中枢核心。

不过,尚书台这个机构虽说是独立的‘小朝廷’,实际上却因为时局的变化,很多时候也未必如此。

因为掌管尚书台的官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只要朝中任何一个官员,被加了个‘录尚书事’的头衔,他就可以去管理尚书台,真正成为一人之下的存在。

大将军得势掌握朝政的时候,录尚书事的便是大将军。三公得势的时候,录尚书事就落在三公头上。使得这个小朝廷,与大朝廷也牵扯在了一起。

其原因,还是因为尚书台在名义上的地位太低了!

而现在,吴池的打算就是,将后世才出现的六部,提前摆到明面上,让尚书台这个机构,真真正正的独立化,让它在名义上,地位也高起来。

所以,他立刻下了旨意,宣布尚书台这个机构,不再从属于少府,而是独立出来,由皇帝直接管辖。

旨意没有经过朝议,直接下发到了各官员手中……虽然按理说,这事是需要经过朝议,经由大臣们同意的。

可是现在,大臣们已经没脸面再去面见吴池了,他们正如吴池对璎玑所说的,已经背负上了‘无能蠢臣’的名头,其中已经有不少人,在这几天主动上书申请辞官归乡了。

吴池自然不跟他们客气,假惺惺地搞什么‘挽留-推辞-再挽留-再推辞’……三推三让的把戏,直接允了,让他们滚蛋!

吴池可是知道,这帮做官的人,有的很识相,说辞官就是真的要辞官。而有的就脸皮贼厚,他辞官不过是做个姿态,一旦等你下旨挽留了,他就顺杆爬,又厚着脸皮继续做官了。这你还没法说他什么,谁叫你当初挽留他了呢?

所以索性,根本不给他们赖皮的机会,要辞就赶紧滚!

至于那些没有上书辞官的……

呵,吴池可也不是就放过他们了,只要吴池接下来做的事办成了,他们就算再赖在朝廷里,也就只能混混日子了,没有了实际权力。

到那时,如果他们还厚着脸皮,宁可混日子也要留着当官……

那吴池就削减他们的俸禄,让他们连混日子也混不下去。

如果……他们不缺钱,宁可不拿工资也非要当这个官……

那……

吴池也由他们,爱咋咋地!

反正不影响自己,随他们去!

吴池又不是坏人,心理扭曲见不得别人好。只要对方不妨碍自己,自己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