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三国:开局我能撒豆成兵> 第四百零二章 要关注要督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二章 要关注要督促(1 / 2)

京中有官员的手脚因为天冷被冻裂的事,是吴池在来的半路上,听宦官们说的。

这些宦官以伺候皇帝为己任,看到吴池没事时,就会挖空心思去说一些有趣的事,供吴池打发时间,让他不至于无聊。

想要说趣事,自然要有消息渠道,光闷在一个地方空想是想不出趣事的。上层的大太监们自然每天都呆在宫里不出去,可下面还有数不清的小太监呢!那些小太监每天出宫办事,替宫里采买、搬运、联络……

而在宫外的许多人,为了能够跟宫里牵上线搭上桥,也会极力想尽办法去跟这些太监们接触。

于是,太监们的消息来源就很丰富了。

也正因为此,所以皇帝往往更倾向于支持这些太监充作自己的耳目和手脚,用来制衡大臣,进而就催生了十常侍这样的宦官势力诞生。

而宦官势力之所以是叫势力,而不是宦官团体,就是因为在朝中,有大量的官员也倒向了这些宦官,他们被称作‘阉党’,与其他官员对立。

阉党官员投效宦官,宦官自然要投桃报李,借着自己身为‘皇帝身边人’的身份,近水楼台,不断地位那些官员们说好话,给皇帝留下好印象。

所以,今天近侍宦官就跟吴池提了朝中某位官员,“一心为国,两袖清风”,进而导致‘家境贫寒,手脚冻裂’的事。

吴池正思考怎么应付今天的事,听到这个,受到启发,就问:“京中很多官员如此吗?”

如果是在真实的雒阳里,官员们是不是这样,吴池自然清楚。可现在在这里,皇宫都是金砖玉瓦的,官员们还是不是如此,吴池就吃不准了!

在听到那位近侍宦官……名叫李英的,信誓旦旦地拍胸脯保证,说确实如此。

吴池便有了主意。

于是,他便在一上朝时,宣布了这个消息。

刚才说过,吴池做错了事,虽然不能认错,却要承担责任。你害朝臣们空等你几个时辰,那用物质补偿他们,显然是最合适的了!

而且这样一做,在名义上就是吴池体恤臣子,才这么干的,与你们空等无关……这样一来,皇帝的面子保住了,官员的里子也得到了,可以说双方都满意,皆大欢喜。

果然,在吴池话音一落后,官员们纷纷拜倒一地,口中不住地谢恩:“皇上圣明!”“圣上体恤臣等,臣感激不尽!”“今沐天恩,来日必粉身碎骨以报圣上!”“陛下,臣……呜呜……太感动了!”“陛下真千古名君也!”“臣感激涕零,不知所言!”

……

各种拍马屁的、感恩的、表忠心的话,全来了。

吴池笑了,心说这件事,算是这么揭过去了。

而后,吴池才开始正式处理事情:“好了!尔等的心意,朕已知晓了。现在,说正事吧,把今的事都汇报上来!”

朝会这才算正式开始。

昨天吴池面见过的九卿们,自然知道吴池的意思,现在三公都撤了,九卿就是群臣之首。他们当即上前,按照身份次序,依次将自己的奏折递上,并口述汇报。

“臣昨日向陛下所言,徐州下邳郡水患频发,臣已核实消息无误,并发公文督促当地郡守刺史,速速解决。”

“臣昨日向陛下所言,幽州辽西郡柳城附近有乌丸散骑劫掠村舍,今日又接到消息称当地已查明,劫掠者乃是乌丸库褥管氏部,臣已发公函致当地护乌桓校尉处,督促其尽快处理,将凶手绳之以法。”

“臣昨日向陛下所言,凉州……”

一件件的事情,纷纷上报上来。虽然乍听起来似乎只是小事,但是,这些事之所以‘小’,是有官员捂盖子的成分在的。

实际到底小不小,不亲自过去查看,是无法得知的。

但,无论大小,如果你作为皇帝,置之不理,放任它发展下去。那即使是真的小事,也可能会演变成捂盖子都捂不住的大事了。

而且……

官员们汇报上来这些小事,其实也是在试探吴池这个皇上:这些事都是小事,你是否真的关注它。如果你关注了,那么后面如果发生了什么比这要大一些的事,我们才有可能继续向你汇报。

如果你连当前这些小事都不愿意关心,那后面出了大事,我们也会更倾向于去捂盖子,不那这些‘烦心事’来打扰陛下的心情。

所以,现在九卿汇报上来的这些事,吴池不仅要关注,还要全程督促,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直到事情真正圆满解决,不留后患。

这样,才能向官员们释放一个信号:以后,国内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休想瞒朕。再想捂盖子,朕可不客气了!

于是,吴池在听完九卿汇报后,命宦官将九卿们的奏折递上来,简单看了看……

一般来说,皇帝都不会当庭看奏折的,因为太耽误时间。通常都是散朝后再看,并作出批示,而后等下次上朝时再询问。

不过,吴池为了彰显自己的重视,本着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立刻看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