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麦穗丰收日,中原收复时!
孙正并没有就这个问题继续展开,深聊下去。
因为这件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不过……”
孙正话锋一转:“虽然当时决定跟随岳子良的人不多,但是岳子良并没有放弃他们。”
“岳子良找来了地图,把他的计划全盘告诉了所有的难民。”
“他的目的,是西行!”
“那里有广阔的土地没有开垦,土质非常好,适于耕种。”
“这些都是他在朝廷当官的时候了解到的信息。”
“最关键的是,他会带着一部分家人,和难民一起西行!”
“这一举动,又打动了不少人。最终在临行之前,一共有一百多人加入了他的队伍。”
“他当然想要帮助更多的人,但一百多人,其实也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再多的话,他们还没到达目的地,可能就饿死了。”
孙正的话语很是平淡。
可在观众们听来,却极其的沉重。
就算是遭遇饥荒的,只有一个县,难民也不止上千吧?
一百多人与所有的难民数量相比,着实是算不了什么。
他们完全能够感受到岳子良的无力。
或许,这也是岳子良当初当官的原因。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但是如果借助国家的力量,就能办到许多个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后来呢?他们就顺顺利利的,成功在西边开垦土地,获得丰收了么?”
弹幕不断催促道。
现在的他们听孙正讲故事,就像是在追一部连续剧一样,很想知道后续的剧情。
“当然不是,古时候的人们,故土情结比现代人还要重。”
“有走到一半就原路返回的,也有在途中见到有小片合适土地,停留下来的。”
“还有因为疾病影响,在路途上就死去的人。”
“岳子良能够做的,也不过是望梅止渴,每天都向难民们重复说一句话。”
“快到了,前面就快到了。”
“难民们都觉得岳子良是在欺骗他们,直到有一天,他们真的到了。”
“那一天,他们看到了一大片平坦的土地,土地十分的肥沃,广袤,上满长满了野草野花,生机勃勃”
“这是在山区难以想象的场景!”
“他们这个时候才知道,岳子良没有骗人!”
“子良!子良!”
“欢呼声响遍整个原野,那片土地上,第一次留下了岳子良的名字。”
呼……
听到这里,观众们都不禁松了口气。
岳家的两代人,为了解决难民的问题,倾尽了自己的全力。
而直到现在,岳子良才得到了早就该得到的尊重与感谢。
观众们自然是替子良开心的,但是更多的,却是感觉到辛酸。
毕竟岳家人本可以不用管这些事情。
岳子良明明拥有不背井离乡,就能满足一家人温饱的能力。
他却一直饱受委屈,无怨无悔的帮助难民。
难道为的,是一句感谢,一声称赞吗?
所有人都相信,即使没有称赞,甚至是遭受唾骂,岳子良还是会做。
只因为他们是岳家人。
一个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
岳这个姓氏,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可也是一种负担。
“后来,子良和这第一批难民,定居在了西部,持续了五年时间。”
“这五年里,他偶尔回到故居,看望留在家里的长子。”
“同时也接应了更多的人,到西部拓荒。”
“久而久之,他带过去的人,在当地已经组建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村落。”
“而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村长。”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明明早有预料,但却依旧十分突然的事情。”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随后,朱元璋北伐成功,将元朝赶回到了漠北。”
“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久违的和平,来临了。”
听到这里,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不是因为长期被外族侵占的中原终于回到了汉族人的统治下。
而是因为……
“天呐,这也太残忍了吧。好不容易收回失地,岳家的后人却没能亲眼见证。”
“我真的哭死。太心疼子良了,明明可以举枪杀敌,却被现实所迫,扛起了锄头。”
“他后来去收复的开封看过吗?”
“对啊,至少会代替岳将军,去看上一眼吧?”
……
观众们,都想知道,岳子良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然而……
“不知道。这本传记上,没有记录相关的内容。”
“只写了明朝官员到访后,得知岳子良的所作所为,上奏皇帝。”
“一年后,皇帝下来了封赏,将岳子良带领难民开垦的土地,全部赏赐给了子良。”
“这也是这么多地契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