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小道士下山
次日一早,张正阳早早地给师父请了安,给师父煮了些粥饭,将昨晚收好的百宝袋挂在身上,又将七星剑用布条裹得严严实实的,背在了身上。
忽然想起师父昨天晚上的话,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七星剑,但是今天要做的法事又不得不用到桃木剑,于是又请示师父,拿了洞中另一把唤作“红灵剑”的普通桃木剑。
这把红灵剑比七星剑稍短,用的是山下三年的桃树做成的,通体涂着丹砂红漆,亦用了多年,自有驱邪避鬼之效,颇有灵气,因此得名“红灵剑”,平常的斋醮法事、捉鬼驱邪,用这把剑就绰绰有余了。
张正阳将两把剑都背着,身上挂着师父昨天收拾好的百宝袋,收拾妥当后,就要出发。
张明淳忽然从洞中里走出来,叫道:“徒儿,等一等!”
张正阳正奇怪,又折回身去,只见师父跑到自己的卧室里,从床下抽出一个木箱子,打开后取了里面一件黄色的道袍、一顶道冠,将其交给了张正阳。
“差点忘了这个,做法事怎么能没有道袍呢!”
“师父,这是你的道袍啊。”
“从今以后,这也是你的了。”张明淳说着,又不知从哪儿掏出一些毛票,交给了张正阳,交待他道:“此去洪石镇,路途遥远,你到山下雇一辆马车吧。”
见师父将他所有的东西都交给了自己,颇有些“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之意,又看师父对自己如此关心备至,想到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再看师父的满头白发,不禁眼圈一红。
“万事小心,切不可大意,早去早回。”张明淳又说。
“是,师父。”张正阳将东西都收下,装入了腰间别着的百宝袋,向师父拜别。
拜别了师父,张正阳整理行装,开了大门,从那长长的阶梯走下了成子山,到了山下,就在路边找到了一辆去往洪石镇的敞篷马车,给车夫付了钱,就跟一行人坐在那车上。
那车上还有些瓜果时蔬等杂物,张正阳和三两个乘客就坐在那堆杂物上,颠簸着一路向前。
有乘客见张正阳这身装扮,便看出张正阳是个道士,便要跟张正阳攀谈起来,然而张正阳有时应答一声,也不多说什么话,旁人自觉无趣,于是也没有再跟他讲话,张正阳便在车上端坐着,闭目养神。
一路无话,一行人在马路上走走停停,足足走了差不多三个时辰,张正阳才终于到了洪石镇。
在洪石镇的一条街上街上稍微打听,张正阳便打听出了真味园的位置,可见这真味园在当地也有些名声。
张正阳走过一条宽敞街道,两边铺子一座挨着一座,卖着布匹、珍玩、食物等,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卖包子、糖葫芦和各类小吃的在沿街叫卖,路边还有各种新鲜时蔬摆着,小贩摆着摊子,卖着各种张正阳不曾见过的玩物、摆件等杂货,一派繁华景象。
张正阳心想:“许久不下山了,这山下变化可真大啊!”
张正阳出生于民国时期,现在早已是新党当政,也不再用民国纪元,张正阳也不知现在是哪一年,只知道阴历。
从前还是民国的时候,时局动乱,民不聊生,老百姓们都在过苦日子,现在好了,大家安居乐业,换了个新天地,天下太平,天朗气清。
在路人的指引下,张正阳走了一会儿,绕过一个街角,终于见到了一幢气派的建筑。
来到跟前,只见那建筑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钉着诸多门钉,又有个两个铺首神兽衔着门环,修的竟像皇宫的大门,古色古香,装潢精良,门上有个牌匾,上面俨然写着“真味园”三个大字。
“就是这儿了。”张正阳心想,于是便上去敲门。
”砰砰砰……砰砰砰”
半晌,大门开了,一个伙计探出一个脑袋,见来是一个小道士,于是好奇的问道:“来的可是张明淳道长?”
张正阳答道:“我是他徒弟。”
“你师父呢?掌柜的等了许久了,不过他说的是张明淳老人家亲自来,怎么就派你来了?”
“我师父年事已高,最近身体不好,所以就派我来了。”
那伙计没说什么,将张正阳放了进来,领着他穿过可真味园大厅,张正阳注意到,这饭馆里面客桌都停摆着,盖着白布,显然这饭店闭门谢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穿过大厅,走过一个游廊,又穿过了道小门,就来到一个四合院里,这里就是平日里李贵一家住的地方,离真味园也就几十步,隔着几道墙而已。
李贵和他的夫人杨氏,还有几个店里的伙计随从,早早地就在那四合院中等着了。
见到有人来了,李贵不禁兴奋大叫:“我的祖宗!你可算来了——”
但又看见来的人是那天张明淳身边的小道童,又不见张明淳本人,便欲言又止地对着张正阳问道:“哎,这……小道长,你……你师父呢?”
张正阳道:“李掌柜,实在不好意思,我师父他年事已高,身体抱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