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出成果的是捕鱼业。
车振以军方的名义,成立了一家“江烨星军用物资储备公司”,老板是他自己,但股份的80%在江烨手里。
公司买了10条小型捕鱼船,全自动的设备,真正的无人捕鱼船。
捕鱼智菌库通过远程信号和传感器,操纵船只捕鱼。
起初几天效果差劲,每条船的捕鱼量,仅仅是其他民营公司的五分之一。
但一周后,智菌们不知为何忽然开窍了,
捕鱼量直线飙升,每艘船一天能打上来的鱼,是其他民营公司同等渔船的五倍之多!
江烨还专门看了后台的数据记录,想弄明白智菌们用了什么方法。
但看了很久,也看不出所以然来。从数据记录看,似乎就是纯粹的运气好,渔船每次开出去不久便迎头撞上大鱼群。但一天两天是运气好,连续很多天捕鱼量都居高不下,就很难用运气解释了。
江烨打字询问捕鱼智菌库,“你们怎么能捕到这么多的鱼?”
智菌:“我们能预感到鱼群的动向。”
江烨:“怎么预感到的?”
智菌:“天赋。”
江烨束手无策,他不知道是真的这些菌有某种特异功能,还是它们不愿意把方法公布出来。随着接收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这些智菌都学精了,懂得留一手的道理,可能是故意避开不谈。
既然智菌们擅长捕鱼,江烨又下血本,买了六十多条渔船,布置在各个大陆港口,大肆捕捞。
民营的捕鱼企业们叫苦不迭。
本来他们能在近海捕到足够的鱼,但智菌们的无人渔船过境,简直寸海草不生,压根捞不到足够的大鱼。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为了活下去,民营捕鱼企业们都把小渔船贱卖了,加钱换远洋大渔船,开赴更远的汪洋进行捕捞。
紧接着就发生了恶性事件,两家死对头民营公司,在海上用自制土枪对射,交战一个半小时,双方死伤二十多人,血洗甲板。
江烨怒气冲冲来到警局,盘问火并的水手们。
没想到水手们第一句话就像一盆凉水,把他的火气都浇灭了。
“总兵大人,我们要吃饭啊!我们需要钱养家!能开到的海域就那么一片,对家吃了,我们吃什么?”
江烨这才意识到智菌们捕鱼过于严重,把其他渔夫的饭碗都踹了。
其实每天捞上来的鱼钱,对于江烨来说不算什么,属于压根不会在意的小钱。
但对于渔夫们来说,却是吃饭的口粮。网子里鱼的大小,直接决定他们今天吃肉还是吃素。
深思熟虑后,江烨召集所有捕鱼公司的老板开会,划定了各大公司的捕渔区,约定不许越界,不许火并。事态总算平息下来。
这件事也给江烨提了个醒,他命令冯之双,开始计算各大城市的居民收入。
这年头绝大部分的金钱都是线上流动,一分一角都清清楚楚。
整颗江烨星的人均日收入,是460块钱。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物价高昂,其实是个很低的收入水平,扣去吃饭和日常用品的购买,几乎不剩几个子儿。
看存款情况就知道了,人均存款是0元——并不是没人存钱,而是一部分人有贷款,一部分人有存款,一抵消,最后求值是0.02元,四舍五入就没了。
各大城市的收入水平也差距巨大。
滨海市和石油市最富裕,人均日收入分别是2688元和2140元,人均存款分别是13万和8万。
最穷的奶油市和冻水市,人均日收入都是个位数,分别为9块钱和7块钱,存款也都是负数。
之所以人均收入如此低,主要因为刚刚建立城市,住户都是些星际难民,没有什么企业入驻,也没有创业的,一片荒漠,都靠种地活着,地里长什么吃什么。唯一有收入的人群,都是驻在当地的军警,和寥寥几个旅居模特、作家、网络工作者,人数少的可怜。
江烨询问冯之双,“这情况正常吗?需要做点什么吧?”
冯之双相当自信,“这你不用担心,虽然数据上比较难看,实际情况其实挺好。你离开的几个月,整个星球人口膨胀了数倍,荒原上拔地而起新城,这种大密度洪水般的贫困人口流入,不发生饥荒和暴乱就不错了。数据只是暂时的,我有一整套经济促进计划,预计半年之后,人均日收入就能达到近千元,就业率也能拉高到九成以上。”
江烨:“好,半年以后如果数据还很烂,提头来见!”
冯之双:“你这话认真的吗?”
江烨:“开个玩笑,怎么可能真的提头?你的计划发我一份,我看看。”
冯之双:“好嘞。”
冯之双的计划书相当庞大,洋洋洒洒十多万字,图标和数据更是多如海水,复杂的公式像蛇似的乱爬。
江烨认真研读了一晚上,总算松了一口气。至少在纸面上看,这份经济计划书相当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