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做出为难的表情。
“这样吧,你跟我来。”
纪心瑶跟着工人去到了仓库后面。
“这个米就给你吧。”
纪心瑶看着眼前用袋子装好的米,白白净净,每一粒都很均匀。
“这真的是不要了,要丢掉的大米吗?我看着品相都很好。”
“这个是今天我们卸货的时候,我不小心弄坏了的,大米就洒出来了。所以给老板那边赔了点钱,老板就给我了。”
这样的米,他们是不能收的。
“大哥,这个米是你准备拿回家吃的吧?我们不能收的,我们节目只想寻找大家不要了的食材。”
大哥皱了皱眉头,“没事,你拿去吧。”
“谢谢你的好意,但是这就和我们节目宗旨相违背的。”
这时,另外的工人道,“你要找不要了的大米,那就只有发霉发潮了的,那种东西吃了人会生病的。我们这里是码头只要能送过来的都是达到了商品粮标准的,除非质量出了问题不能吃了,不然是不可能不要的。”
这一点,纪心瑶倒是没想到。
她看向了摄影师,“这么来说我们还是得找到原产地才行。”
她该不该说自己要做意大利海鲜烩饭,做意大利海鲜烩面可能都要容易一些。成品的面有一些会因为断掉了被丢掉。
纪心瑶向众人鞠了个躬,“谢谢大家的热情,那我先去别的地方找大米了。”
她出师不利,无功而返,现在就只有一条途径了——找去国立农业研究所。
纪心瑶先打电话到了国立农业研究所的官方热线,自报家门,问对方可不可以允许拍摄,被狠狠拒绝了。
“心瑶姐,要不我们就现在找别的?狮城靠海,应该海产品还是有希望的。其他几个老师都是先从最核心的海产品找起的。”
“没关系,我还有办法。”
纪心瑶联系了龚建平给她推送的几个国立大学教授,狮城也就这么大一点点,国立大学和国立农业研究所说不定能认识。
她抱着试一试地心态去问了一圈,总算有一位叔叔告诉她自己可以帮忙,给了他自己认识的研究人员的电话。
【这位是孙博士,你联系他就好了。】
那位叔叔已经和孙博士联系过一遍了,纪心瑶再联系的时候对方只说让她过来先在外面的大厅等一会儿,自己要先和上面打一声报告,需要花点时间。
纪心瑶在大厅等了十多分钟,孙博士人就来了。
“你好,我叫孙显超,是国立农业研究所的研究员。刚刚我和上面沟通过了,可以接受你们的采访,但是有个条件是希望你们电视台可以稍微在节目里宣传一下我们研究所目前正在推广的垂直种植技术,可以吗?”
摄影师没办法私自决定,只好打了个电话问导演要辛苦,导演立马同意了下来。
于是孙显超带着纪心瑶和摄影师在研究所里逛了起来。
“前面就是我们最大的种植区了,请两位穿上全套的个人防护装备,我带你们进去参观。”
纪心瑶有些惊讶,“为什么要穿防护装备?有毒吗?”
孙显超笑了笑,“不是,主要是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卫生水平,我们对垂直种植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采摘也是完全使用的机器人采摘,务求让“第一个用手碰到食物的人就是消费者”。
纪心瑶经历过那么多的时空,她知道这个想法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的,传统农业会不停地向现代农业转型,刚开始只是机械化,慢慢能实现智能化,这是进程是缓慢而曲折的。
只有像狮城这样的国家才喜欢研究这种科技,因为近年来的战争,以进口为主的粮食安全受到了威胁,所以必须要在农业上寻找到突破点才行。华国这样的大国,地大物博,已经过了最贫困的时期了,基本上就不用再担心这个问题。
“这样的理念真的很先进,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纪心瑶为了后面能顺理成章地得到大米,于是发挥着恭维技能。
“我们这里主要使用控制环境耕种技术,让所有环境因素都可以控制,所以无惧气候变化。垂直农场内的农作物不是种植在泥土中,而是养殖在聚氨酯海绵的替代原料、生物降解性的泥炭苔、或是黏土颗粒的无机材料里;透过水培或气培系统,向农作物输送营养配方,直接让根部吸收以促进生长。”
众人换好了防护装备,孙显超带着他们走了进去,继续介绍起来。
“室内垂直农场配备大量实验室级传感器,负责监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收集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环境数据,再经由ai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得出需微调改善之处,从而调控养分供应与生长环境,以提高农产量和维持稳定质量。”
进了垂直农场,纪心瑶主动提道,“我也有在其他新闻上看到过其他国家在搞垂直农场,狮城国立农业研究所和其他地方最大的差别就是其他地方只能种出绿叶菜,而狮城国立农业研究所可以种出来稻子对吧?可以详细和我们讲讲这一方面吗?”
“可以呀,我带你们去看看。”
很快,孙显超就带着两人去到了大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