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李兴之在靖北军中绝对的权威,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原靖北军各镇镇将对李兴之的安排,虽然有些疑惑,但并没有太大异议。
而金声恒和惠登相以及刘国能等人本就是降将,自然不会对李兴之的军令有所质疑了。
安排好对李定国的任命,李兴之的目光转向了孙可望。
说实话,孙可望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颇有争议的,在历史上,明朝能以云贵二省力抗伪清十余年,虽然外有李定国和刘文秀以及艾能奇等人并力死战。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www.mimiread.com 安装最新版。】
但是若内有孙可望秉政,为李定国等人筹集粮草,巩固云贵根据之地,明朝是不可能支撑这么久的。
孙可望在张献忠去世后,能够迅速成为大西军的灵魂人物,成为能镇住各方的新领袖,使大西军得到重新的大发展,反观大顺军在失去李自成后,立即变成一盘散沙,成为各自独立的军阀,不能重新聚拢,合成一股,最终数年之间就分崩离析,只剩下夔东尺寸之地。
而且孙可望能够审时度势,改弦更张,改变张献忠在世的错误政策,废除大西国号,提出“共扶明后,恢复江山”的正确主张,转入云南,平定土司,建立新的根据地。
在云南治理方面,孙可望改革土地制度,使耕者有其田,兴修水利,发行铜币,注重保护商业,消除陋规,一时间云南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人称“大有年,百姓安乐如初”。
在军事方面,孙可望严肃军纪,改变大西军过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恶习,重新赢得人民的爱戴,清理户口,扩充军队,大西军由初入川的两万人,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万人,成为抗清斗争的主要力量。
此外孙可望还注重民族矛盾,成功团结了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改变土司时叛时附的局面,当时云贵百姓皆称秦国主秉政,云贵“外则土司敛迹,内则物阜民安,实乃不可多得的人间乐土。”
虽然这些施政措施皆是孙可望主要谋士方于宣、傅撰以及吴逢圣等人提出的,但是具体决策还是需要孙可望批准实施,所以孙可望显然具备了一个优秀统治者的能力和眼光。
虽说孙可望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再进一步,由秦国主变成大明的皇帝,他治理云贵和主持永历七年的西南反攻的功劳还是不可磨灭了。
对于这样一个治政人才,让他统御兵马,说实话是大材小用了,所以李兴之预备让孙可望署理青州知府,至于朝廷怎么想,李兴之可不管,九边的军马都在往宁远结集,朝廷还有空管山东这点破事吗?
“让末将当青州知府?”
孙可望有些懵,他在张献忠帐下,虽然负责全营的军粮提备,但到底是一营主将,乃是个不折不扣的武人,这一下由武转文,孙可望颇有些不适应。
“孙将军,我靖北军实际控制区域乃是莱登地区,目前虽然”开始向济南和青州发展,但是青州毕竟被东虏屠戮过一次,你主要的任务,就是恢复地方民生,确保兖州的铁矿和来往的物资能够安全地运到登州,若是做的好,就是一省布政使、巡抚,本帅都能许给你。
对于有野心的人,自然不可能授与兵权,但是为了才尽其用,李兴之只能在文职上想办法了。
“喏,末将遵命!”
此时的孙可望显然还没有成为大明的秦国主后的野心,思量了一番后,就欣然接受了李兴之的委任,虽说乱世武人起,但是一府知府和李兴之许诺的布政使和巡抚,对孙可望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重新编定各镇后,李兴之即令新一镇副将唐绍和秦英立即收拢兵马,整点器械,跟随杨彪出镇济南,为了统一指挥,李兴之特意加第一镇镇江杨彪为山东提督衔,统辖第一镇和新一镇一万军马镇守济南和泺口以及永清河棱堡。
这个加衔可不是朝廷授封,而是靖北军内部任命,毕竟李兴之只是提督山东和辽东总兵官,是不可以随意授封部下为一镇总兵和提督的。
军队扩编的同时,李兴之又亲自去了一趟胶澳,毕竟有保国公朱国弼和诚意伯刘孔诏两个大财主在考察市舶司的情况,李兴之在没有诓骗到钱粮时,是万万不敢怠慢这两个大户的。
说实话,朱国弼和刘孔诏在南都虽然和东林党以及郑芝龙有所勾结,私下进行着海外贸易,但是这两货都是高高在上的大明勋贵,这些事情自然不会亲自经手,所以二人对海运事宜皆是特别好奇。
李兴之在前世也没有出过海,对海运行商也是不甚了了,在招待过朱国弼和刘孔诏后,几人就一起视察了市舶司设在胶澳湾的海船码头以及海船的运输情况。
“大帅、保国公、诚意伯您请看,这是泡过水的豆子,将士们远渡重洋,前往倭国,来回往返需要三个月,蔬菜根本不能存放这么长时间,将士们只能吃豆子发出的芽以提供营养。”
市舶司提举钱安宁显然对海运的事情颇为上心,面对朱国弼和刘孔诏的疑惑,他是有问必答。
“那这鱼也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