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194章 新帝垂帘举朝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4章 新帝垂帘举朝会(1 / 3)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二十六日先皇李适大敛之礼后,太子和群臣三让三劝下,李诵即位为帝。

唐朝皇帝继位仪式不像明清时期大半特办,都是在先皇灵前草草即位,后面再去太庙祭拜祖先。

而新帝李诵腿脚不便,不能说话,只在太极殿简单举行了即位仪式,都没有去太庙祭拜祖先。

正月二十六日这天,新帝李诵经历了大敛之礼、三劝三让和即位仪式,身体早已透支,极为劳累。要不是李忠言和另一名宦官拼命搀扶着,李诵估计要瘫坐在地。

中风之症关乎大脑,本就是极难医治之病,更何况是在医术极不发达的古代,可以说是绝症。

李诵日日有名医问诊、按摩师疏通筋骨、再加上天天服用名贵药材,如此四个多月来还好了一点。但李诵也只是能短时间站立行走,还是不能说话。

古代皇帝的选择标准,需得年富力壮、身康体健,这只是最基本的标准。先皇李适第四子虔王李谅只是身有腿嫉便被排除在储位之外。

虔王李谅,在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李适登基后就被封为王爵,授开府仪同三司。他在贞元二年(公元786年),领蔡州节度大使、申光蔡观察使,以大将吴少诚为留后。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他又领朔方灵盐节度大使、灵州大都督,以朔方行军司马李栾为灵府左司马知府事、朔方留后。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他又领横海节度大使、沧景观察使,以都知兵马使程怀信为留后。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他又领徐州节度大使、徐泗濠观察处置使,以建封子愔为留后。

贞元年间淮西、朔方、横海、徐州这些军事要地,每每发生兵乱,皇帝李适便让虔王李谅兼任节度使。但是王不出阁,李谅也只是在长安城遥领节度使,具体事务都是由节度留后负责。

可以看出李适对虔王李谅极为宠爱,非常信任。而李谅生母是昭德皇后同族琅琊王氏之人,去世后封为淑妃。

而新帝李诵为太子时前待在少阳院,后居太极宫东宫,最后又搬回少阳院,很少被委以重任,更难以接触到朝廷大权。

虔王李谅如此得到皇帝李适宠信,只因身有腿嫉,能行走能说话,尚且无缘储位。而李诵中风不能走不能言,舒王李谊这才坚信他肯定能得皇位。

舒王李谊原名李谟,与虔王李谅同在大历十四年封王,拜开府仪同三司。次年也就是建中元年(公元780),他便领泾原节度大使,以泾州刺史孟皞为节度留后。建中元三年(公元782),他又扬州大都督、荆襄江西沔鄂节度使、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改名谊,讨伐淮西。

而后,李谊被皇帝李适重用,和太子李诵争权,甚至一度能取代李诵太子之位。

因为昭德王皇后与王淑妃是同族,极为交好。所以,太子李诵和虔王李谅宛如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太子李诵便让王淑妃在后宫中与韦贤妃争宠,同时让虔王李谅在朝堂上与舒王李谊博弈。

舒王李谊才智俱佳之人,竟然没干过两个残疾之人,也是心不够恨。可能是因为他只是养子,一切权力地位都是皇帝李适所赐,这才不敢行玄武门旧事。

李诵也不是好惹之辈,只是最后才中风,之前二十多年一直默默积蓄力量,循序渐进培养势力。

皇帝李适驾崩那日,李诵便是通过他的暗探打听到李谊匆忙进宫的消息。

李诵自知不受皇帝李适宠爱,势力也远不及李谊。所以,他便拉拢那些官职低下但能力出众之辈、或是年纪不大但有才之士。

李宁知道吐蕃赞普并未去世,内乱之说必是论莽热派人散布,以此蒙蔽朝廷。于是他回道:“吐蕃素来狡诈,所奏之事不可全信。吕君此次出使当求真务实,不可听之任之。”

吕温拍着胸脯保证道:“自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李宁接着问吕温:“吐蕃与我朝并立近两百年,吕君有何看法?”

吕温答道:“吐蕃世居高山之地,不通礼仪,不服王化,强硬蛮横。”

中原华夏民族,历来鄙视番邦异族。李宁听到这番言论,并不稀奇。他辩道:“昔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番两国也曾结秦晋之好。然则两国和战不定,征伐不断。我朝败多胜少,先后失河湟、陇右、河西、西域大片领地,吐蕃则欲战欲强。”

吕温听得哑口无言,他也不得不承认吐蕃强大。

李宁接着问道:“国之兴盛,必有其理。吕君可知吐蕃军政、律法?”

吕温答道:“吐蕃全民皆兵,军事强悍,每到一处便烧杀抢掠。其官员多为贵族外戚,律法远不及我朝,文化更是相去甚远。”

李宁继续问:“即使如此,为何吐蕃屡挫我朝。吕温可曾想过是何缘由?”

吕温低头沉思,似是颇为不解。

李宁缓缓说道:“军政一体,内外一致,此乃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兴盛之因。中原历代多亡于天灾人祸,君王暴虐。番邦异族多因王位争夺、君臣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