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宗寺的比武大会结束后,就算陆简礼不说要北上寻找庐山故友李渤,李宁也不会轻易离开。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庐山,自然要去看看瀑布。
庐山瀑布得益于谪仙李白《望庐山瀑布》一诗,名动天下。许多文人墨客争相来此游玩。
建中年间,李渤与符载、杨衡、李群四人隐居庐山,号称“山中四友”。
出了归宗寺后,李宁等人与普愿禅师辞别,说要去看瀑布。北上途中,他发现有几个道士一直跟随于他。
这些道士,李宁在归宗寺也见过,智常禅师还想让为首那人参与第三场比武。奈何他被师兄怀海禅师弟子普岸禅师替代。
李宁从陆简礼口中得知,这些道士来自归宗寺北面不远的简寂观。
庐山南俯江西,北控大江,奇丽秀美冠绝天下。当然不止有佛教在此开宗立派,还有道教名人在此修身养性。庐山乃道、佛两教胜地。
道教比佛教在庐山的历史还要久远。先秦时期就有彭祖垂钓、老子成仙、匡俗修道、灵溪武士等传说。因为是仙人修炼之庐才被称为“庐山”
汉武帝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也信奉长生的黄老之道,他巡视南方时,曾来到此处,封周朝在庐山得道成仙的逸士匡俗为“大明公”。庐山也因此也被称为“匡山”、“匡庐”。
东汉五斗米道祖师张道陵在此修炼;三国名医董奉在此采药炼丹,救人济世;东晋天师葛洪在此冶炼仙丹,著成《抱朴子》一书。
南朝宋国高道陆修静在金鸡峰下,观星礼斗,修建太虚观。陆修静谥号“简寂先生”,所以太虚观改名为简寂观。
另外陆修静和陆简礼同出自吴县陆氏。所以,陆简礼对简寂观颇有了解。他自报家门,称是简寂先生旁支族人,轻松取得为首那名中年道士的信任。
这名自称火龙道人道士生得高大威猛,看起来无力不俗。所以才被智常禅师请来比武。
火龙道人和陆简礼一见如故,他直言不讳道:“智常禅师请家师游说两派,没想到家师竟派我前去劝说,没想到一事无成,两宗已势同水火,实在有负家师重托。”
陆简礼劝慰道:“非是真人之过,净土宗联合天台宗、新罗僧发难,洪州宗召集各地高僧而至,争端在所难免。”
火龙道人叹道:“玄鉴禅师与家师交情颇好,没想到死后竟生如此事端。”
听着两人聊天,李宁认为这位火龙道人的师傅不过不去参加老友葬礼,反而只派了徒弟前去调节,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是看着佛教两宗鹬蚌相争,好让道教渔翁得利。
道教是本土宗教,而佛教是夷狄之教。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道佛之争一直存在。
东汉时,迦摄摩腾与诸道士论难;西晋时,帛远与王浮争论;南朝宋国时,明僧绍与顾欢立论争辩;北魏时,昙无最与姜斌论战。
佛教是外传宗教,中土道士自然全力打压。北魏太武帝得道士寇谦之清静仙化之道,坑沙门,毁佛像。北周武帝欲以符命曜于天下,听信道士张宾与元嵩之言,大举灭佛。
唐朝认老子李耳为宗族,以道教作为国教。唐高祖亲赴亳州老君庙祭拜老子,并下诏天下皆建白鹤观以祭。庐山五老峰也建有白鹤观,刘混、何于玉、张道冲、蔡寻真、李腾空等人先后修炼,治病救人。
昭德皇太后在此建“寻真观”、“昭德观”彰显功劳。唐玄宗李隆基梦见九天使者索殿于庐山,于是在此建“九天使者庙”。
庐山作为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同时也是佛教净土宗祖庭,两派之间争相占据庐山各峰传道,矛盾历来久远。
归宗寺和简寂观相距仅五里,不过玄鉴禅师接纳洪州宗,也和火龙道人师傅关系不错,妥妥的老好人一个。
不过庐山佛道之争仍然存在,道教也不会资敌,所以火龙道人师傅才没去。
不久后,火龙道人请李宁等人来简寂观休息。他师傅得知陆简礼去寻李渤,便派火龙道人前去带路。
将近一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五老峰南麓李渤隐居之所。山脚密林间藏着一处五六间清幽的屋舍,极其静雅。
陆简礼在其父陆贽被贬忠州后,往返苏州时,曾去庐山拜访过李渤。李渤隐居庐山,却心怀大志。陆简礼也是名相之子,博学多才。二人虽只有一面之缘,但二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
在李渤住所,李宁还见到了其他名人,如同是山中四友的符载,李渤三兄李江、五弟李清。
而后众人一起去了五老峰下,观赏瀑布,甚是快活。当天夜里,他们还在李渤家中住下,第二日早晨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