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接管东海楼后,很快就发明了炒菜。为了清洗油污,同时也为了达成与俱文珍的合作,于是他发明了肥皂。
俱文珍现在是内常侍,掌管内府局,负责宫中宝货给纳采办,颇有实权。李宁现在所经营的东西有笔、墨、纸、砚,还有琉璃、瓷器、铜器,都是宫中常需之物。
李宁虽和俱文珍关系不错,但也很有必要把他绑在同一条船上。所以,李宁
就和俱文珍一起合作制肥皂了。而且李宁从俱文珍那里忽悠了两万贯,作为他入股两成的投资。
此时的洗涤除垢之物为“澡豆”,已有专门的铺面售卖,家境稍微殷实之人就用得起。初唐名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就记载:“面脂手膏,衣香澡豆,士人贵胜,皆是所要。”
“澡豆”以前叫“皂豆”,古人很早就发现皂荚树所结的果实有去污之能,常在洗衣物时加入皂豆用木棍捶打。后来还将皂豆磨成粉加入各种香料制成洗手洗脸的“皂粉”和沐浴的“皂丸”。
古代的洗手称为澡,皂与澡同音,所以“皂豆”逐渐被叫成了“澡豆”。《世说新语》中曾记载:“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乾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东晋的开国重臣王敦,年轻时武力超群、强悍豪迈,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大家都谈论高雅的歌舞时,愣是咚咚咚主动表演了击鼓。晋武帝司马炎赏识他憨憨的壮士行为,还把女儿襄城公主赐给了他。
王敦虽然出身琅琊王氏,但刚出仕,没多大见识。在公主府如厕时见到箱子里有枣,以为是专门摆放的果品就给吃完了。如厕出来后,婢女呈上清水和澡豆,他竟然直接打澡豆粉倒入水中,大口大口地喝了下去。
前世的李宁看到这个故事笑得不行,王敦可谓是最早的“干烦人”了。从这则故事也可以看出,澡豆和琉璃都是皇族御用之物,民间大族都很少见过。
琉璃到现在仍是贵重之物,所以李宁才全力研制改良。澡豆因为制作简单,到唐朝时已经很普及了。
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还记载一种澡豆,在皂豆粉、香料中加入磨成糊状的猪胰脏,洗涤功能甚好。民间称它为“胰子”,后世的肥皂一直就被广大人民叫做“胰子”。
古代除了木棍敲打和澡豆洗涤这两种方法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清洗衣物之法,那就是草木灰水。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和《礼记》中都曾记载,草木灰水可以沤制丝绸,清洗衣物。
后来,人们将这两种除垢之物混合,在制胰子中加入草木灰水,做成清洁能力更好的“澡豆”。这种“澡豆”已成了地方的进贡之物,颇为珍贵。
用碱水、皂豆、猪脂肪做成的“澡豆”和后世用猪油和碱做的香皂,在化学成分上已经很接近了,千万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
李宁要做后世的肥皂时,对现在的澡豆仔细考察了一番。幸好澡豆中的碱水不多,此时的人还没发现猪油和纯碱的“皂化反应”
制作肥皂的猪油好得,到处都有。李宁发现了炒菜之后,其他酒楼也来模仿,带动了不少人炼制麻油、猪油这类可食用油。
至于制作肥皂的碱,李宁虽然化学学得不好,还是知道一些的。
古人绸帛的蚕丝脱脂和纸张的植物纤维脱胶,常用到两种碱,一种就是草木灰水,另一种就是石灰水。
古代很早就已经通过高温煅烧石灰岩石得到了吸湿防潮、有胶凝作用的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就能制成碱性的石灰水。
石灰水虽然也是碱水,但它的碱性较大,不能洗涤衣物。若是古人制作澡豆时再加入些石灰水,就是正宗的肥皂了。可惜没人拿着损坏衣物的风险去尝试。
草木灰水加入石灰水能得到碱性更强的纯碱水,制作肥皂用的碱就是它。
制作肥皂的方法并不难,李宁在纯碱水加入猪油不断搅拌,成功地制成了粘稠的皂基,放入模具中冷却成型就能得到肥皂。
令李宁痛苦的是这个过程十分漫长,他花费了数个小时,将近半天的不断搅拌才能制成皂基。
李宁不禁感慨:“这也太费事了吧,如何才能量产呢?”
李宁记得工业上制肥皂肯定不会花费这么这就久的。搅拌能生热,他就将猪油加热后与碱水反应试了一下,果然速度快了不少。他推测出皂化反应是吸热的,于是又把反应装置放在不同温度的热水锅中一次次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