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号慕文秀的女儿赵艺华从上海来到号称天府之国锦官城的四川成都,已经有十多天了。她和李明霞也是新中中学的同学。从初中、高中均在同班同桌。的确是好同学、好闺蜜、好朋友。高中毕业后,李明霞喜欢法律、律师职业,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赵艺华喜欢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便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成功,毕业后,如愿以偿,在杨浦区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工作。后来,又招聘进入了德瑞姆心理咨询学院工作,当了一名心理学咨询老师。
汶川地震以后,应地震灾区之需,赵艺华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了四川成都当一名志愿者。当时成都有六、七个综合性大型医院,有几千个床位。但是,地震发生后,病床人满为患。像赵艺华在成都第一人民医院,从底楼到十楼走廊上都有伤病员,还有护工、家属、志愿者。医院挤不下,许多病员只好在高新广场安营扎寨,搭起了临时帐篷,深蓝一片,密密层层。
医院喧哗且热闹。周围的交通环境也忙碌起来。府城大道、剑南大道、新园大道、益新大道等主要干道,车况拥堵,车辆绵延,人流往来、络绎不绝。赵艺华她们好不容易在石羊街道新园小区租借到一套房子,暂时安顿下来。
每天从早到晚,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不仅仅是心理疏导,更重要还要当护工,要端饭、洗碗、擦身、换药、输液,做思想工作。病人有时心里烦躁,情绪不稳定;有时惊悸、颤悚、恐惧,要耐心、细致、宽容、抚慰,不厌其烦,因势利导。因为人多,上厕所难,赵艺华几乎就不喝水;因为有贫血。血糖低,买了巧克力备身,随时预防不测。一天下来,腰酸背疼,眼冒金星,甚至有时喝不上一口水。
但是,赵艺华坚持着。特别是刚来的头三天,直累得筋疲力尽,浑身酸疼。倒头就睡,不想吃东西。但是,她心里明白,到灾区,当志愿者,就是一种受苦,一种锻炼,一种洗涤,肯定不会在家舒服、安逸,无忧无虑;倘若怕吃苦,怕累人,就不该到灾区来。而在灾区,她感到最大的倒不是肉体上的磨练,最重要的可能是精神上的救赎。
三天坚持下来后,她隐隐约约感到有一种过去从未体验到的精神在她的心里滋润着。因为她看到住在新园小区隔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店的主人公有这种精神的外延。虽然他也是个残疾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小腿萎缩,行走不便,经营着一个不起眼的、每天买早点的小店。但是,地震发生后,他每天做一百份早点、打两大桶豆浆和小米粥,和妻子一起,从新园大道到府城大道,推着小车到医院来,免费送给地震灾害中的受伤者;而且还一碗一碗端给每位伤病员,不厌其烦,无怨无悔。这个只有在电视剧和小说中才能见到的细节,却在灾区活灵灵地再现了。而且像类似这种精神在灾区每天都在持续着、衍生着,枚不胜举。
过去总认为自己的父亲很伟大,但是现在她觉得那个小店的主人也是平凡而伟大。她对伟大的涵义有了新的诠释。伟大存在于平凡,平凡见诸于伟大。平凡是忍耐、平凡是坚毅、平凡也是努力;伟大是细节,伟大是闪光,伟大也是奉献,而绝对不是夸夸其谈,侃侃而谈,而是实实在在。虽然自己刚来,一时也无法概括灾区的大爱精神,但是,她觉得自己学到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每个人都在默默奉献。在这里当志愿者,不仅仅是年轻人,还有中年人、老年人,有解放军、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更有新阶层个体经营者。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尽快帮助灾区度过难关,尽快帮助伤员脱离痛苦。她把这种想法,在网上传递给李明霞,希望与李明霞共享。因为她与明霞都有着共同的家庭因素,她们的身上同样承继着老一辈爱国志愿者的血脉。她们都是新中国的年轻一代,也是改革开放的热血青年,她们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就是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奉献美好青春。
李明霞的回复同样是精彩的。好久没体验了,过去只有小时候学**、做好事;后来稍长一些到农村学农,到工厂学工,体会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而现在,汶川地震灾区,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实践基地。作为年轻人,应该要把握这个机会,亲自到灾区实地体验,延续父辈的精神。明霞于是动员孙国鑫也利用假期一起去灾区,亲自感受氛围,也是对纯洁爱情的一种洗礼。一个礼拜后,李明霞和孙国鑫也踏上了赴地震灾区的征程。
本来明霞和孙国鑫想自驾车去灾区,但据说,路况拥堵,车流绵延,很难迅速到达。于是,两人改乘特快,两天到达了成都。一下车,就被灾区抗震热浪氛围萦绕,街道、马路、建筑物、高楼,处处是抗震的标语、横幅。这种氛围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从火车站到成都第一人民医院,足足走了四个多小时,而的哥司机竟然没收钱。既然你们是上海人千里迢迢来成都做志愿者,那我们是成都人,更应该要当志愿者,而且还帮助他们到达了目的地。行李被安顿好,马上就投入了救护。一直忙到了晚上九点,三人才慢慢离开了医院,回到了新园小区。赵艺华忙着煮泡面、切腊肠、煎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