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学生在荔园尽了兴,随众多游人一道回返。
空气中仍有淡淡的粽香混着艾香,卖粽子的小贩撑直了腰杆背着空背篓,靓丽的少女搀扶着头发半白的老妇说说笑笑,戴着虎头箍的小孩儿趴在中年男人的背上轻轻呼出一个口水泡。
有女子趁兴歌道:“山与歌眉敛~”
立时有七八人接了下句,“波同醉眼流~”
不出三四句,便成了合唱。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合声高亢,响遏云霄,荡起一片飞鸟。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同窗们也跟着唱。
日薄西天,风与阳光都很温柔。
贺今行一路听着看着,笑容不减,无声感叹:“好一个稷州。”
回到小西山,他没往学斋去,而是赶在落日彻底西沉之前,敲响了张厌深的院门。
老人出来开门,见是他,笑道:“学生,今日玩儿得可开心?”
贺今行重重点头,跟着他进了屋,才举起手里提着的粽子,“先生,端午安康。请您吃粽子。”
“谢谢学生,但先生我吃不下。”张厌深却没接,张开嘴给他看自己豁了口的牙。
“四十多年前,我这俩门牙就磕没了,伤了根,从此再没啃过骨头。现在人老了,牙齿和脏腑更不中用了,只能望粽兴叹。喏,裴家午前送来的,我还打算给你们学监拿过去呢。”
他指了指屋里的方桌,上面堆了不少礼盒,其中就有满满一匣粽子。
粽子大小和五彩线打捆的手法都与贺今行手里这只差不多。
张厌深来回看两看,绷不住笑了。
“咳。”贺今行摸了摸耳垂,小声找补道:“据说很好吃,所以我才……”
“你啊。”张厌深摸了摸他的头,然后拿过粽子,“我去热一热。”
贺今行跟着张厌深去小厨房。
霞光满院,他看着老人不甚挺拔的背影,忍不住摸了一下自己的头顶。
……
自端午过后没几天,就开始断断续续地下雨,时大时小。
小西山即将放长假,六月初便是学期大考,学生们都紧锣密鼓地复习起来。
阴雨连绵十来天,到了五月廿十,府、院两试连考之日。
经历过一回县试,贺今行对流程已经熟悉,便从容许多。
晨起时只有毛毛细雨。
他打着伞,抱着考篮,挑了头小毛驴,因少付两个钱而心情愉快。
出了书院街,右手边不远便是重明湖。湖上烟雨蒙蒙,看不真切。
他牵驴左拐,悠悠地向稷州城里去。行至半路,忽然想起一句诗。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此刻有雨有驴,然则过的不是剑门关,他也不是诗人。
但没关系,稷州不逊剑门,他不会做诗但会背诗啊。
贺今行想着,被自己的厚脸皮给逗笑了。旋即想起自己那爱念诗的师父,不知他老人家近况如何。
师父游历天下,或许已经念着这两句诗走过剑门关了呢。
稷州的城池轮廓越来越清晰。他握紧了伞柄,小毛驴哒哒踏过西黍水桥。
过了城门,却听有人喊他的名字,“贺、贺今行!”
“嗯?”他循声望去,见不远处有个穿蓑衣戴斗笠的人向他走过来,便停下等对方。
待那人走近了,仰起脸,露出熟悉的面容。他从驴背上下来,道:“是你啊,怎么在这儿等我,你家不是在城南吗?”
江拙点点头,“我专门提前来等你。”
“怎么了?”
“我来谢谢你。”江拙说完,抬臂平举叠掌,一屈膝便要跪下。
贺今行眼疾手快地托住他的胳膊,把人拉起来。
“我知道你要谢什么,但实在不必如此大礼。”
“我…你…”江拙使力要再跪,却拗不过贺今行,他没什么肉的脸皮立刻涨红了,说:“让我作个揖总行吧!”
他本在护城河沿岸的鞠城做小工,每日二十个钱。某一日老板却给了他一笔钱,说是知道他进了府试,叫他好好读书,待考过试了,不中再回来。
十五两银子,比他家一年的收入还多。江拙自然不信天上掉馅饼,坚决不要,与老板来回推。
老板烦了,才说是一个少年人托代转交的,若他不要,就收入自己囊中。
他半信半疑地接了,回去想半天,确定可能接济他的,只有见过两面的贺今行,一时五味陈杂。
于是每日仍和家人说出去做工,却是重回了社学读书。
“那还是可以的。”贺今行笑着放开他。
江拙退后一步,对着他深深地一鞠躬。
“大恩不言谢,江拙记在心里。此时再说什么不要或许矫情,但我还是要说,这十五两算我借你的,日后我一定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