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四年六月二十二,宁王朱宸濠率领大军离开南京,挥师北伐。
这一次,就连刘泉都被他留在了南京。
老太监毕竟年纪大了,根本经不起太大的折腾,真要跟着北上,很可能在半道就暴毙而亡了。
看着大军登船离开码头,恭立在刘泉身边的熊绶低声问了一句:
“干爹,您说殿下此去,能成功吗?
要是万一……”
“闭嘴!”
刘泉瞪了熊绶一眼,眼神冰寒,全然不似跟在朱宸濠身旁时那种憨态可掬,人畜无害的模样,
“你这猴崽子给咱家记住咯,无论啥时候,任何有悖主上决定,对其有所怀疑的话语,皆不可表露出来。”
“儿子糊涂,多谢干爹教训。”
熊绶抬手就“啪啪”给了自己两个大耳光子,随即又出言感激刘泉的提醒。
——————————————
朱宸濠并没有直接领军过江北进,而是顺江而上,向安庆进发。
跟随他一起登船的士兵,也超过了6万。
显然,其中就包含着准备留守安庆的那2万人。
大军从安庆到南京,不过只用了半天的时间。
可如今从南京到安庆,却足足航行了近三天。
逆流而上,又是水流湍急的夏天,船还只有靠风帆和桨,所以多花好几倍的时间也是没办法的事。
抵达安庆后,朱宸濠便下令修整一日。
同时,还不顾那班老部下的反对,将自己走后防守安庆这座军事重镇的任务,交给了杨锐和崔文等原安庆降将。
宁王竟如此大胆,敢使用才刚刚投降的将领,不但令杨锐等降将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就算是王纶这样精明的谋士,也大感不可思议。
朱宸濠敢启用杨锐,当然有他的道理。
一来,他的那堆将领里,的确是找不出一个比这位更能守城的。
二来,他也相信杨锐不敢反复横跳。
毕竟,北京那边直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朱宸濠反了。
毫无准备之下,宁王一举夺城的可能也是很大的。
杨锐若在情况不明之际跳反,而紧跟着宁王就入主北京了,那他还不得买块豆腐一头撞死?
当然,若是朱宸濠北伐兵败了,那时杨锐会不会背刺他就很难说了。
不过他也不是全无防备。
首先,军中的中下层军官,基本上都是他从南昌带出来的人。
也就是说,就算杨锐要反,也没几个人会响应。
其次,他不但留下了潘鹏这个地头蛇,还让刘吉派出人手暗中监视。
若真有异变,便会毫不迟疑地出手将其给解决掉。
刚定下了守将,朱宸濠便令杨锐在安庆及周边地区征召民夫。
这些人,再加上从南京征调过来的民夫,就是保障大军北伐的运输大队了。
同时,杨锐还将从安庆守军中抽调出5000人来,以保障粮道的安全。
在古代,打仗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拼粮食的消耗。
而运往前线的粮食,绝大部分又都用在了数量远超作战部队的民夫身上。
极其不划算。
所以,朱宸濠曾一度不打算设置粮道。
他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只因夺取南京太过容易。
从离开南昌到现在,总共也不过十来天。
因此,知晓宁王已造反消息的,此刻还只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那些他北伐时即将经过的府县,既不会坚壁清野,也不会将所有物资全部转运到大城市去。
如此一来,他就可以通过以战养战,一路走一路抢。
想当年,刘六、刘七起义时,根本没有固定的据点,转战天下之际也不可能设啥粮道,不也跟朝廷打了三年多么。
当然,这种走一路抢一路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竭泽而渔,对地方破坏极大,绝非长久之计。
但朱宸濠原本就是要速战速决,打算在两到三个月之内解决一切问题。
短时间内,破坏有限。
更何况,在他的规划中,还将于中途拿下一座重要的城池。
只要他能夺取那座重镇,那么后续补给什么的,根本不足为虑。
于是,他有了不设粮道的想法。
不过,朱宸濠最终还是没敢豪赌一把。
毕竟他即将征战的地方,是大明帝国的北方。
那里,可不是江南那样的鱼米之乡。
饥荒,一直都是笼罩在北方大地上挥之不去的阴霾。
如今又时值盛夏,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
朱宸濠也不清楚有没有出现啥旱灾蝗灾的。
若他即将抵达的地方已经闹起了饥荒,那就麻烦了。
大军要是真断了粮,难道让他去学那曹阿瞒,也弄出一堆肉羹来?
想想就恶心。
于是,思前想后之下,朱宸濠还是决定从后方运粮。
有了决断,朱宸濠便不再去想其他,而是安心享受起这最后的平静日子。
次日,他便在留下2万士卒后,率4万多兵马离开安庆,径直往西北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