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陆军军官学院的校址所在地后,朱辰濠立即下旨征召民夫和工匠前去建设。
刚好华夏大剧院已建成,那些之前参与剧院建设的人员,倒是都能直接抽调到军校的修建工作中去。
接下来,一众君臣又谈论了一下经内阁研究修改后的新赋税法。
所谓修改,也就是将桂萼所上新税法中,一些不太合理之处做了一定的调整。
特别是某些因南北差异,实施起来将对北方极为不利的条款,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正。
随着对法桉有争议条款的逐条落实,也就等于新税法将会在不久之后正式开始实施了。
时间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中飞速流逝着。
等到讨论得差不多时,就连端坐在龙椅上的朱辰濠都有了一丝疲累感。
像杨廷和、陆完这帮老头儿,那自然是够呛。
所以当老太监宣布退朝时,这帮人一个个都消失得飞快。
也不知他们是前往自己所在的衙门继续上班,还是找个地方偷懒休息去了。
朱辰濠也快步走出了华盖殿。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回乾清宫,而是先往四周看了看。
此时,将大殿与左右两边回廊型建筑连接在一起的木质斜廊外,已搭起了脚手架。
显然,对皇宫的防火改造,已经开始了。
只是虽然架子已搭好,但却并没有工匠在对斜廊进行拆解。
这倒好理解,毕竟刚才可是早朝的时间,皇帝和大臣们全都在华盖殿内谈论国事,你一帮人若在外面“乒乒乓乓”地敲来打去,那不是老寿星嫌命长,找死吗。
同理,等朱辰濠回到乾清宫后,在那里对建筑进行改造,修筑防火墙的工匠也会立即停工,去往其他地方继续工作。
总之,是不能让皇帝陛下受到丝毫影响的。
看着即将被拆除的木质斜廊,朱辰濠的心情也颇为复杂。
可为了避免火烧连营,殃及三大殿,他也只能忍痛割爱,在安全和好看这两个选项上,选择安全。
虽说心中颇有些不舍,但朱辰濠也得承认张璁的办事效率还真是挺高的。
这才刚受命几天啊,就已经组织好人手,开进皇宫干起来了。
在回乾清宫的路上,朱辰濠还特意拐去正在施工改造的地方看了看。
还跟在那儿亲自监工,不敢有丝毫大意的张璁聊了几句。
当然,除了张璁外,建筑工地上还分布着大批的宦官和禁卫军士兵。
毕竟这是在内宫,是皇帝、皇后和嫔妃们的居住地,又怎么可能没人盯着那帮从外面来的工匠。
如今皇宫内许多地方都同时在施工,这也是因为朱辰濠要求尽快完成防火改造,张璁不得以之下只得多点开花,靠多投入人力和工作时间来缩短工期。
而对他最有利的,则是现在正处于夏季,白天是一年中最长的,倒是让工匠们能多一点干活儿的时间。
对此,朱辰濠也并没有出言反对。
如今可不是朝九晚五的现代社会,他能为工匠们提高一点儿待遇,作为那些人超时工作的补偿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要是换了之前那些皇帝,最多给这些工匠管两顿饭,连工钱都没有。
所以就算那些工匠们辛苦点儿,可对朱辰濠这个破天荒为他们开工资的大明皇帝,仍然是感激不尽。
无论是工作热情还是工程质量,那都是没得说。
华夏大剧院能这么快就建好,除了参与建设的人多外,跟只要肯干就有收入也有很大的关系。
朱辰濠给工匠们工钱的做法,的确好处极多。
可坏处也有一条。
那就是费钱。
要知道现在京城内正进行的工程可不止一两处,朝廷征召的工匠数量自然也不少。
人数一多,那么别看单个所给打得工钱不多,但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再加上各项工程本身所需的花费,那钱用起来,还真就如开了闸的河水一般,瞬间就不知道流出去了多少。
还好朱辰濠在刚进京时抄了一大批巨贪的家,才使得自己有了折腾的本钱。
再有就是国库虽然被朱厚照败得差不多了,但这位的私房钱却是越来越多啊。
这笔超过国库不知道多少倍的巨款,最后也都便宜了朱辰濠。
正因为富得流油,他才能大大方方动用内帑去赏这赏那。
不过钱再多,照这么个花法,也肯定会有见底的那一天。
特别是随着新式火器被批量生产出来,也就意味着与漠南蒙古开战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一旦真打起来,那再多的银子也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就算仗打赢了,也不可能立即从草原获得多大的回报。
相反,若是想永绝边患,那还得往里面搭钱才行。
直到彻底稳定了,那时才有可能通过正常的贸易,获得一定的收益。
新大陆那边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在初期,无论是舰船、士卒、火器,还是物资,大明都得不断往里面砸钱。
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对草原还是新大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