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我不是药神》就是个庞然大物。 对于贺岁档的电影而言,就是这样的。 甚至包括国内的一些权势级导演,轻易的不会和《我不是药神》角力。 没办法。 这部电影的热度老早就被陆晨给炒了起来。 媒体是这么说的:“在《我不是药神》吊起观众对这部电影胃口的当下,没人愿意和注定要被观众吹捧的嘉星传媒第二部《忠犬八公》进行对决,甚至好几位权势级导演也主动避其锋芒。” 声势有点吓人。 最后陆晨他们选定的日子是12月1号。 日子没什么特别的意义。 就是想选择这个。对于这个随意的决定,嘉星传媒的其他人也没有任何的意见。 直接着手准备去做。 结果,不出半个小时, 嘉星传媒安排《我不是药神》在12月1号上映的消息便如龙卷风般,吹进了无数网友的心里面。 当然,还有各大制片公司。 “12月1号,我们改档期。” “往后推半个月,避开它的锋芒。” “还好,我们不用改,但是还是有点危险的,现在开始加大影片的宣传,毕竟说不准《我不是药神》能火几周。” …… 有的制片公司松了口气。 有的制片公司鸡飞狗跳。 不过,相比于这些制片公司,观众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似的。 定档。 意味着看到这部电影的曙光来了。 除此之外。 让网上更加热闹的是:“拼运气的时候到了。” 和当初的《忠犬八公》一样。 嘉星传媒从官网,以及各大粉丝群抽取幸运人员。给他们发送电影票。 至于这群人的电影票会怎么处理,嘉星传媒却不会强行干预。 当然,陆晨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粉丝。 他也打算在自己的微博粉丝群里面来一波。 除此之外,影评人和社会和阶级代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 在弄这些的时候,宣传也没有闲着。 虽然《我不是药神》要上映的消息本身就很劲爆,自有媒体以及粉丝们的口口相传。 在宣传的存在却是为了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对于嘉星传媒而言,这种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没有电影会因为自家的作品名气太大而忽略宣传…… 相反哪怕电影已经人尽皆知, 宣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是一些大片,宣传的费用就越是夸张,业内甚至有营销宣传费用超过电影本身的例子。 其实, 说到贺岁片,以及最初的春节档,还是离不开香城电影。 当然,香城电影一开始也很少在春节期间上映,因为大家印象里春节大家都忙着互相拜年,基本上没有电影上映。 港片早期最卖座的电影,基本上以布鲁斯李和许氏兄弟最着名,那个时候香城电影都是学丑国片,香城本来也是一个西化城市,很多人都过圣诞节,所以那个时候最瞩目的港片,都选择在圣诞节到元旦期间上映。 比如破票房纪录的《勐龙过江》和许冠闻最着名的《半斤八两》,都是阳历年底圣诞节期间上映。 那个时候还没有贺岁片这个概念。 最早开启贺岁片概念的,是龙叔的《师弟出马》,这部电影于1980年2月9日上映,距离大年初一2月16日一个星期。 为了呼应过年气氛,该片海报特意选择了舞狮背景。 该片最终取得了1000万港币票房,是香城影史上第一部破千万的电影,也让电影界第一次认识到春节档的威力。 1981年许冠闻不甘示弱,主演的《摩登保镖》也选择在春节前一周上映,并首次提出了“贺岁片”的宣传口号; 1982年许冠文再接再厉,《最佳拍档》继续如期上映。 这两部电影都是当年票房冠军,并连续打破港片1500万线和2000万线。 票房就是硬道理。 连续3年,香城电影的年度票房冠军都归属于春节档的“贺岁片”。 贺岁片的概念由此在香城正式确立,成为人们心目中每年最值得去看的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