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伦如今也已经四十大多了。
在王伦想来,他的余生很可能就在台湾郡渡过,王伦甚至连他自己的坟茔地都找好了。
可是——
李衍却一纸调令将他调到了海南郡。
海南郡刚刚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台风侵袭,李衍亲自去慰问受灾的百姓了。
在出去之前,李衍派了李助和陈箍桶去接王伦。
李助和陈箍桶接到王伦之后,王伦执意要看看海南郡城,因此三人边走、边聊。
王伦一边打量这座新兴的城市、一边道:“二位可知君上为何调王伦至此?”
李助道:“如果是旁人问起,我们一定是不知的,但太傅问,我们怎敢不说?”
这些年来,王伦劳苦功高,先后为李衍、为水泊梁山治理了济州郡和台湾郡,前者现在是水泊梁山第一牧场、第一贸易地,后者所产粮食超过了水泊梁山粮食总产量的三成,李衍都说:“若无王伦我焉敢一口吞下九州八郡?”
李衍登基为辽东王时,封王伦为三公之一的太傅,以彰其功。
陈箍桶也道:“不错,太傅是跟君上最久之人,君上最信任之人,此事也非是绝顶机密,自无不可与太傅所说之理。”
王伦回想起以前他与李衍的点点滴滴,暗道:“跟君上最久,我当之无愧,君上最信任,怕是未必吧,不过没关系,我会用此生来证明我的忠诚。”
李助又道:“现在,君上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那就是要不要占据中南半岛。”
陈箍桶道:“中原地区,宋金两国已经开战,此乃夺取中原的最佳时机,因此,咱们水泊梁山应该养兵蓄锐,等待问鼎中原之机。”,顿了顿,陈箍桶接着又道:“可我们到这里了之后,才发现现在也是夺取中南半岛的好时机,这里虽然民风彪悍,但武器装备和战法都极为落后,咱们梁山军已与中南半岛的第一强军高棉军对阵过一次,那次咱们梁山军几乎不战而胜,所以,咱们若是调大军过来,不用多,仅十万,应该就能平定中南半岛,君上说,这里是海上贸易不可越过之要地,若是夺取了,咱们水泊梁山必定能繁荣昌盛。”
李助接过话头道:“不过君上有两个顾虑,第一个就是,能不能一战而下中南半岛,君上不想梁山大军陷入到中南半岛的战争当中去,因为这样君上就没法入主中原了,第二个就是,打下这里容易,难的是怎么治理这里,这里离汉城太远,而且国家和民族众多,很不好治理。”
听到这里,王伦眼睛一亮,道:“君上想让王伦来治理这里?”
李助和陈箍桶同时一笑,道:“君上似有此意,不过前提是,君上肯打这里,并且能顺利打下这里。”
王伦想了一会,道:“二位能否与我说说这中南半岛的形势如何?”
李助道:“这中南半岛如今最强的国家为高棉国,其国力与咱们水泊梁山相当,就是战争能力落后,其最强的战象,在咱们梁山军的飞雷炮前,不堪一击。”
陈箍桶道:“高棉国左侧的是李朝和占婆国,李朝已经被咱们水泊梁山灭了,那里现在变成了咱们水泊梁山的安南郡,占婆国目前已和高棉国联手,两国阵兵与安南郡边界。”
李助道:“高棉国左侧是由孟人和泰人建立的十几个小国,其中最大的两个是堕罗钵底国和女王国,再往左是蒲甘,蒲甘本也是一个不小的国家,可蒲甘王,奢华宴乐,广建寺庙,劳民伤财,以至于蒲甘如今已经没落,国力远远无法跟高棉国相比,就连堕罗钵底国和女王国都比不上。”
陈箍桶道:“高棉国上面是大理国,它是宋国的藩属国,高棉国隔海相对的三佛齐……”
在李助和陈箍桶的介绍下,王伦对中南半岛的形势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不过,王伦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想更多的了解这里,想让这里成为他人生当中最大的功绩,相要靠这里名垂史册。
李助和陈箍桶是支持攻取中南半岛的,而李衍取不取中南半岛,很大程度会看王伦的态度,所以,两人不仅亲自为王伦介绍中南半岛的形势,还给王伦介绍了不少孟人、泰人、高棉人、占婆人以及熟悉这些国家的宋人。
这次的巨型台风给海南郡这个新兴的大郡当头一棒,让从中原和日本移来的民众终于知道这里为甚么条件艰苦了,也让他们重新认识这里。
李衍各地走了一圈,颁发了一系列的救灾政策,回来之后,又命人从台湾郡运来三百万石粮食,保证海南郡的所需。
哪里都不可能无灾无难,台风虽然可怕,但人类一定能适应它、战胜它。
到那时,这里的人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好地方,后世无数人跑来这里度假,就是证明。
救灾的事,告一段落之后,李衍将已经到海南郡六七日的王伦叫来。
王伦给李衍上了一道折子,然后道:“臣以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今东南半岛,唾手可得,君上应顺应天意,将之纳为版图。”
李衍一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