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头到尾扫了一眼,发现题目果然难,他恐怕连及格都考不到。
既然决定试试,就考吧。不写的就空着呗。
考卷中关于《论语》的内容,赵旸全部写,但是关于《大学》或者《中庸》书的内容,他就不了。其实,他有多是的。
在他接受晏殊教导之前,他被曹皇后和宋仁宗,有空净大师教过四书五经。虽然曹皇后他们教的非常浅,但是赵旸却全部记的。不过,他不想让晏殊知道,不然晏殊一定加大他的学习任务。他才六岁,可不想从早到晚学习四书五经。
晏殊见赵旸把有关《论语》的部分全部答对,心中是满意。太子殿下早已学完《论语》,时隔一段时间,太子殿下竟然能把《论语》记得清楚。
做完有关《论语》和一些《孟子》的内容后,赵旸就不做了。
“先生,我能做这些了,其他的没学过,我做不了。”虽然太学的入学考卷难,但是他要是真的全部做的话,也能做出来。考不了满分,但是勉强能考个七八十分。
晏殊也不勉强让赵旸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太子殿下,您试试这份考卷。”
赵旸接过一看是考写文章和诗词的。题目果然是仁德。
这太学的考试就不能考一些跟民生有关的内容么,天天考仁德、仁义、仁政有什么意思。
“先生,太学考试是不是天天让学子考仁德和仁义什么的?”赵旸没忍住,毫不客气地说道,“他们是不是天天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
晏殊被赵旸这个题得惊了下,随即面『露』惊疑地道:“太子殿下,您为何这么说?”
“你看看这文章考的是什么?”赵旸手指着考卷,满脸不悦地说道,“考的是仁德,我看过年前的太学的入学考卷,考的最多的就是仁德和仁义。除了仁德和仁义,太学就没有别的东西可考吗?”
晏殊一听,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他一脸慈祥地笑道:“殿下,您觉得该考什么?”
“民生。”赵旸板着脸说道,“整天考这些仁义道德,不考民生,让学子们读死书,而不知道民生。不了解民生的学子,日后入朝为官讲一些大道理,不为百姓做实事,因为他们不知道百姓想要什么。”他这最后一句话,把当朝不少文臣都骂了。
“张口闭口就是仁义道德,以为学子们这样就能变仁义之士么。”赵旸越说越有气,“太学身为大宋最高学府,就这么教导学子们,把学子一个个教书呆子么。”
晏殊没想到赵旸这么生气,他非常惊愕。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这句话,导致学子们一直都觉得他们是高高在的,不屑于农工商为伍。”赵旸沉着脸,语气充满怒意,“不少学子觉得自己是读书人,认为自己高人一,不应该让他们去了解民生,这是错的。如果太学教出来的学生是为了功名利禄考科举,入朝为官,而不是为了造福百姓,这太学不也罢。”
晏殊惊愣半响才回过神来,目光非常吃惊地望着赵旸。
“身为大宋最高学府整天都在教导学子们什么。”赵旸认为太学身为大宋最高学府,就更应该做个表率,不仅教导学子们经史子集,也要教导学子们民生,让学子们了解民生,更要让学子们知道他们读书到底为了什么。“一群迂腐教出来另一群迂腐。”
曹许见晏殊被赵旸的话吓到了,心别提有多爽。当然,他忍住没有笑出来。
晏殊忽然非常郑重地向赵旸行礼:“太子殿下……”
赵旸见晏殊突然朝他跪下来,吓了一跳,连忙伸手去扶他,打断了他的话。
“晏先生,你干嘛行这么大的礼做什么。”
“太子殿下,您刚才的话震耳发聩。”晏殊现在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没想到年纪尚幼的太子殿下有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太让他意了。“臣高兴。”
“先生高兴?”赵旸有些惊讶,“我以为先生生气。”
“不,太子殿下您刚才的话说的非常对,多学子读书考科举是为了功名利禄,而不是为了造福百姓。”晏殊一脸认真地说道,“这是教导他们先生的不对,是先生们学子们输入了这错误的想法。太学身为大宋最高学府,理应教导学子们好好读书,为朝廷效,为百姓造福,而不是为了权利。”
“太学身为大宋最高学府,理应做天下学府的表率,这样学子们才知道他们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赵旸心清楚,即使这样做,也不可能每个学子读书考科举为了造福百姓。不过,即使学子们读书考科举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考中,入朝为官,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或多或少能想起来造福百姓一事。
“太子殿下说的对,是臣疏忽了。”晏殊听了赵旸这番话后,心有些愧疚。“臣跟太学的教授说这件事情。”
“好好地跟他说。”赵旸想到了范仲淹,微微蹙了下眉头说,“范范当年对太学进行改革,没有改革到底。”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办好此事。”
“有先生帮忙,应该能办好此事。”赵旸想到什么,又补充道,“太学不要玩阳奉阴违,表面敷衍。”
“太子殿下放心,臣决不允许太学阳奉阴违。”
“过两年,我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