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赋的,学东西更快,还能举一反三,苏苏这一批学徒里,就有这么两个苗子。
一个叫朱大志,是烈士子女,一个叫王春丫,是厂子一模范工人的女儿。
至于其他的?
已经没有深造的可能了。天赋如此,苏苏就是交给他们更高深的技术,他们也玩不转。
就算只学了个皮毛,这些学徒也能按照图纸做精密一些的零件儿了。还是纯手工技术,要是有配套的机床,那速度指定是更快,产量也指定是最大。
有这手艺,修机器真心糟蹋了。
收了徒弟,苏苏家也热闹起来了。
以前来往的就是南易一家三口,宋家那边儿轻易不来这边儿。
如今,学徒们没事儿就会跑去苏苏家蹭饭。
金南的手艺太好,这些小馋猫那是从家里拿了肉就往苏苏家跑。
而家里条件最不好的,则是轧钢厂模范工人家的俩孩子,就这,这俩孩子也会自己去钓鱼,或是寻摸一些食材拿去苏苏家。
这个年代的师徒关系就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差不多。除了那些没良心的白眼狼,其余人可都拿师傅当父母尊敬。
有了这些徒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苏苏家吃的再好,也不打眼了。
63年春节,徒弟们说好初五来苏苏家拜年。
年后,大家再想聚这么齐全就难了。
因为出师了,他们学到的技术国家很看重,工作都安排好了,那真是天南海北,很多地名,这些学徒都是第一次听说,可年后,他们的确要去单位报到上班。
没叫苏苏老师之前,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如今学了技术,还能踏踏实实去上班,未来怎么看都是光明的。
技术员啊,起始工资都是一百块呢。
供需福利也好。
眼瞅着小日子会很舒坦,
初五这天,几个大院子弟那都是整箱整箱的往苏苏家里送东西,就家里孩子多,条件最不好的王春丫,那也拿来了两只鸡。
二十个徒弟,年礼摆了半个屋子。
南易两口子也来了,帮着招待做饭。
南易在厨房还跟金南说:“爱华这徒弟收的,我都眼馋了,想收徒了。”
金南闻言乐呵呵的怼了一句:“厨子想学好,光是基本功就要练好多年,这就不是个能速成的职业,再说,厨子这东西,不是稀缺工种,你真收一堆徒弟,未来要是没法安顿人家的工作,你徒弟能给你送这么些年礼?人家想送,也没那个条件啊。”
总不能指望大院子弟会跟着你学厨子吧?
学机械,那是因为这个工种吃香,毕竟工资高福利好,全国各地哪里都需要会机械的技术员。
可厨子,大院子弟绝对是瞧不上这职业的,你能收的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当徒弟,能给你送啥好年礼?
初五苏苏家热闹了一天。
初六,刘主任又带了十个孩子上门了。
这是第二批的学员。
初八上班,厂领导也带来了十个孩子给苏苏。
第二批学员就这么齐全了。
苏苏觉得一年带二十个徒弟既轻松又有成效。
第一天上课,王同志来了,直接给苏苏带来了二十个穿军装的小年轻。
苏苏麻了。
这是啥意思?
这二十个小年轻,年纪最小的十六岁,年纪最大的二十五岁了。
王同志尴尬的笑了笑,把苏苏叫出去小声叨叨:“这二十个人是军工厂的,政治任务。你那俩军区大院的徒弟,不是进了军工厂?一上手就给你长了大脸了,只要有图纸,你那俩徒弟啥都能做出来,正经的能工巧匠,可把军区领导稀罕坏了。”
苏苏秒懂。
能撸铁的手工达人,只要是有关机械的生产部门,都缺这种人才。
苏苏一年培养二十个徒弟,国家觉得速度慢了,所以捡着紧要部门,让苏苏先培训出来一批手工达人……
“那这些人就这么放进厂子里教合适吗?”苏苏觉得部队不可能这么大意。
“先凑合一个星期,回头把你家对面儿的五号院清理出来,这些人就搬过去那边儿住。吃住教学都在那边儿。你以后半天来厂子里上班,半天回去给他们单独上课。”王同志这话让苏苏眼前一亮。
“那什么,五号院可是我爱人的表哥南易家的祖产,你们清别人可以,可别把南易也给清出去了,早年南易的父母可是把家产都捐出去的。总不能连祖屋也不给人留吧?”苏苏把话说到这里就打住了。
自己的意思表达了,就是想要把南易家的院子要回来。
这事儿对于政府来说,为难嘛?
一点儿也不为难。
南易自己是没本事把祖宅要回来的,以后想要花钱买都难。
可苏苏不同,机会摆在眼前了,部队有部队的规矩,实行隔离军管制度,那苏苏提一句,搞不好还真就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