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寺
游魂从坟墓里钻出来飘荡在半空中,他看到自己现在安息在这片水草肥美的地方而心满意足,这里流水叮咚、鸟雀齐鸣、花团锦簇、虫兽和睦充满了祥和的气氛,接着他抖动了一下身子飘飞到了一棵古树上,借着微醺的阳光他想起了自己还是个孤魂野鬼的日子……
游魂从平原游荡到了丘陵,从丘陵游荡到了盆地,从盆地游荡到了山地,还是没有找到栖身的居所,由于作恶多端见到他的鬼魂都排挤他、孤立他、厌恶他,他无可奈何地又从冰川飞到小溪,从小溪飞到河流,从河流飞到湖海,然而依旧没有一个群落接受他,他很想改过自新却找不到门路,只能漫无目的的飞来飞去,不知不觉他陷入了回忆的思绪中,童年时他因偷盗被扇了耳光,少年时他因抢劫被绑在了树上,青年时他因奸淫被打断了腿,中年时他因抛弃父母被唾骂,老年时他因杀人放火被枪决,离世之后没有一个人为他收尸,他看着冷漠的人群心中充满了仇恨,在仇恨的恶念中他变成了一个孤魂野鬼。现在的他似乎有了弃恶从善的念头,但还不是那么的坚定,他向前飘荡突然看到了一座寺院,寺院的山门上镌刻着“卧龙寺”三个大字,在山门的外面伫立着两块石碑,石碑上抒写着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的事迹,而在庭院内一个僧侣正在清扫地上的落叶,他忐忑不安地飞到了僧侣的面前,僧侣看到他并没有受到惊吓,而是让他跟随自己参观整个寺院,僧侣说这座寺院原名叫静禅寺,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唐朝,他带着好奇继续与僧侣一同参观,他首先看到的是弥勒殿,旁边伫立着一座佛龛,接着又看了天王殿、三圣殿、藏经阁、观音殿、大悲殿、法堂、伽蓝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师祖殿、韦陀殿、念佛堂,在每个庙宇的屋檐下都悬挂着大红灯笼,在每个庙宇屋外的两侧都屹立着石碑,在每个庙宇的中央都放置着铜炉,他在僧侣的带领下看到了八角亭、大钟、大鼓还有松柏和竹子,看完了竹子他们又来到了佛经流通处、图书阅览室、仓库、斋堂饭厅以及僧舍,他被僧侣的一片善心所打动,僧侣虽然清苦但他的精神是高洁的,身处闹市中的人们虽然光鲜亮丽却终究享受不到半点的安宁,他们整天沉浸在名利中迷失了自己也丧失了良善的本真,僧侣又给他讲了玄奘法师来过此地,还有唐玄宗、唐僖宗以及康熙皇帝也来过,僧侣说第一个为卧龙寺传出名声的是唐三藏,他一心向佛便偷渡去天竺取经,夜宿晓行一路很是辛苦,一天夜幕时分,他走到了宝鸡陈仓境内,住宿在了静禅寺,寺庙内的僧人一听师傅是去往天竺取经的,于是好生招待了玄奘法师,这给唐三藏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十七年后他取到真经返回路过时,还是选择去寺庙内留宿,这一次除了休息,唐玄奘还在寺庙内进行了讲经,等他回去后,唐太宗亲自迎接了他,他也成为了一代名僧。第二个到来的人是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期间,京城长安告危,唐玄宗李隆基仓皇出逃凤翔,然而战火迅速蔓延,凤翔形势危急,为了安全起见,唐玄宗于是决定去四川避乱。入川途中必经宝鸡,当晚便留宿在静禅寺,在寺中他听说大唐开国初年,名将尉迟敬德曾经奉命监修扩建静禅寺,后来,法师唐玄奘去往西天取经也留宿过静禅寺,唐玄宗听后,赐名卧龙寺,从此卧龙寺名声渐大,远近闻名。第三个到来的是唐僖宗李儇,唐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准备入蜀避难,随行的有当时身为寿王的弟弟李晔,中和四年,在成都度过四年的唐僖宗返回长安,路过宝鸡,又驻跸于时为宝鸡馆驿的卧龙寺,寿王李晔还在墙壁上题词一首:“蝶舞梨园雪,莺啼柳带烟。小池残日艳阳天,苎萝山又山。青鸟不来愁绝,忍看鸳鸯双结。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第四个给卧龙寺带来名声的是康熙皇帝,公元1665年,康熙皇帝玄烨出京一路微服私访,辗转来到宝鸡,为了避免暴露身份,他带着一个随身太监和两个御史,装扮成了商人的模样,一路打听来到南坡村,住宿卧龙寺,康熙此次微服到宝鸡,是为了寻访他年少时的老师党崇雅,因为康熙此行轻装简从,秘密进行,所以他们在寺院内说话办事格外小心,生怕走漏风声,但是康熙虽然年少,却气宇轩昂,斯斯文文,而且随行人员都是中年老成之人,这些都被寺院的主持静元看在眼里,第二天早饭后,康熙一行向静元主持打听去贾村塬的去路,这更强化了静元主持原本就存在的疑惑,当康熙一行用完早饭准备辞行时,静元主持拿来早已备好的笔墨纸砚,请求他们赐以寺牌,康熙感念静元主持的热情接待和虔诚情意,于是提笔写下了“卧龙寺”三个大字。后来,康熙驾幸贾村塬看望党崇雅、夜宿卧龙寺的事情被传了出来,而且被传得沸沸扬扬,于是静元主持用康熙御笔题写的卧龙寺更换了原来的牌匾,再后来康熙寻访党崇雅的村子也被人们更名为蟠龙山村,从此卧龙寺、蟠龙塬就被人们叫了出去,一直沿用至今。他没想到这座寺院会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古朴的气息抵挡了喧嚣让现代的夹缝中充溢着仁爱的味道,仁爱的味道席卷着光明的道路让慈悲的情怀飞到了云霄之外,僧侣又把寺院与法门寺做对比,僧侣说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