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基微微点头,说道:“我与沈大人认识两年,经历了恩恩怨怨,但我也知道,沈大人此前对我不利种种,皆是出自公心,此番他遭了难,我必定尽心。”
赵文及则是恳切说道:“肇基,老夫知道此时说这话,你或许不信,但老夫还是想说出来。其实东翁对你极为欣赏,若你忠于大明,一心奉公,他必当提携擢拔,待你赤诚。
即便你没有这样,东翁亦感佩你的能力,纵然当初与林察、郑家谋划害你,也没有要你性命的想法呀。”
李肇基哈哈一笑,说道:“有没有想要我性命,都不重要,大明的文人之中,能让我敬佩的,沈大人算是一个了。反正我现在还好好活着,旧事就不要再重提。我自会保全沈大人的。”
赵文及原本恳求李肇基,也只是让他勉力一试,毕竟他也不知道李肇基与吴三桂关系究竟到了什么地步,更是知道沈犹龙的耿直性子,并不认为李肇基可以保住沈犹龙的性命,但是不曾想,李肇基竟然满口答应下来。
“竟有如此把握。”赵文及问。
李肇基点头说道:“那是自然,先生回去之后,也勿要多想,只需等待沈大人东山再起就是了。”
赵文及皱眉,他庙算千里,往往都是他看破的,别人未必看破,因此时常可以洞察先机,但现在这个角色归于了李肇基,赵文及很是不适应,他实在不能理解,沈犹龙哪里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呢?
而李肇基自然是有把握的,他只是在这个关键时候,不能说给赵文及听罢了,这个把握其实就在沈犹龙自己身上,沈犹龙绝食,是因为一心拥立福王,而福王却死了,而李肇基只需要告诉沈犹龙福王没死,也就是了。
五天后,夏国相前来东方号拜访,一见到李肇基,便是热情满满,笑着说道:“李先生,好消息啊,大好的消息。”
“咱们潞王殿下还在路上的时候,南方就传来了好消息,史可法与钱谦益已经争取到了诚意伯刘孔昭的支持,他是操江提督,长江水师在其手中,有他支持,咱们大业在望呀。”夏国相说道。
李肇基想了想,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但并不算什么重大的消息,只能说利好潞王罢了。
谁也不知道潞王监国后,淮北军镇会有什么反应,那些实权将领可能会作乱,但有刘孔昭的长江水师,淮北诸镇的乱子就闹不到南京去。当然,这对志在当曹孟德第二的吴家父子来说是确实的好消息,长江水师在手,淮北诸镇的威胁降低很多,那么就不用花费太多力气拉拢这些军镇,就为吴家在江南一家独大奠定的基础。
李肇基对夏国相一向不感冒,笑着说:“夏大人,你就是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的吗?”
“还有一个好消息,沈犹龙肯吃饭了。自从您派去的人和他说了几句话后,他的态度就软了很多,先是在房间里大喊大叫,之后就肯吃饭了,还想见平西伯。
平西伯不想和他多费唇舌,因此就不见。”夏国相说。
李肇基微微点头,正如他猜测的那样,沈犹龙只要知道福王还活着,就不会再闹绝食,相反,他会选择卧薪尝胆。
夏国相仔细盯着李肇基的脸,想看出他的表情变化,但李肇基一副一切在我预料之中的模样,夏国相无奈,只能主动去问:“李先生,平西伯想要问问,您跟沈犹龙说了什么,沈犹龙又有什么打算?”
李肇基呵呵一笑:“你让平西伯大可去见沈犹龙就是,沈犹龙一开始可能会斥责平西伯,但只要平西伯给他一个台阶下,沈犹龙立刻就会为新朝效力的。但你也要仔细叮嘱平西伯,沈犹龙可以用,但可不能信,他那是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呀。”
夏国相听到这里,立刻警惕起来,问:“那李先生和他说了什么?”
李肇基对夏国相说:“其实就两个字,桂王!”
“桂王?”夏国相皱眉,显然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
李肇基淡然说道:“桂王是神宗第七子,天启七年,就藩于衡州,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陷衡州,桂王去往广西梧州避难。”
夏国相一下就明白了过来,因为论起来,哪怕是福王死了,论血脉,皇位也轮不到潞王,而是该由这位桂王接任,因为桂王是神宗血脉,而潞王只是神宗弟弟的一脉。
更重要的是,桂王就在广西,而沈犹龙在总督勤王事之前,就已经是两广总督了。只要沈犹龙脱身,就可以回到两广,拥立桂王登基。
“多谢李先生指点,我这就回去,奏报平西伯。”夏国相说道。
李肇基点头:“记着,回去之后告知平西伯,沈犹龙可用而不可信,最适合他的职位是蓟辽总督。”
夏国相匆匆返回了宁远城,把在李肇基那里听到的一切告诉了吴三桂,吴三桂说道:“这个李肇基,不声不响的,又给我闹出这么多乱子来。”
“伯爷说的是,这个家伙,实在是胆大包天。我看不如等到南面的事定了,咱们找个机会除掉他。只要他死了,他手下那群人群龙无首,还不随便您拿捏?”夏国相小声说道。
吴三桂瞪了他一眼,说道:“你这个蠢脑袋都能想到的事,他李肇基会猜不到?你看他,自从交出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