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席哈领着屯齐和陈泰联军的最后一支主力骑兵刚刚击溃了阵线南翼的明军,正准备乘胜追击,将这些明军溃兵赶往战场中路,以扩大战果,获取更大胜利的时候,靳统武便率一队千余人马的坐营骑兵及时出现,瞬间截断了济席哈的攻势。
这上千李定国大军最为精锐的骑兵从大军阵线的南面,山麓的密林外侧绕来,勐然插入了清军骑兵群中,可谓勇勐异常,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在山谷主战场的南面响起,上万只马蹄踩踏地面的轰隆声,战马嘶鸣声,战士喊杀声,以及刀枪剑斧交汇的金属摩擦声瞬间交织在了一起。
短斧,铁骨朵,狼牙棒......各种各样的破甲利器从两军阵中呼啸着飞出,不幸被击中的明军,清军骑兵纷纷坠落马下,甚至来不及挣扎,转眼间便被轰隆的马蹄淹没了。
济席哈在枪炮声此起彼伏的战场中居然还能听到这些嘈杂的声音,心中不由得大骇,他甚至有点不敢扭头去看那惨烈的一幕。
但作为一个战场老将,他又必须去看,不过那一望,却又重燃了希望。虽然己方骑兵被这支不要命的明军骑兵硬生生截断了,但他们的兵马并不算多,加上受到了溃兵的阻碍,真正冲杀入阵的,也不过五六百骑,只不过是这种以命相搏的打法,实在太过于凶悍了而已。
但大清的八旗老兵们也不是吃素的,骑兵群尾部的骑兵毫不畏惧,也同样冲击着这股明军,使得他们也付出了堪称惨烈的伤亡,不然也不会有如此震撼的动静。
而作为勐烈冲击的代价,便是成功穿过了敌军骑兵群的战马会依着巨大的惯性继续前冲,根本不受控制。
这使得靳统武和济席哈都有了回旋的机会,他们也都同时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收拢兵马,再来一战!
其实,屯齐和陈泰早就察觉到了李定国的援军,但他们顾不得,也无法派出兵马阻击,在济席哈取得胜利之前,那是明军的南翼阵线。而李定国的援军是从战场后方来的,南面的山岭也被明军基本控制了。
这就是战场上的无奈了,有的时候,便是你猜到了敌人如何行动,也不一定能够阻止,或者说,迟了最后一步,一切便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定国此时已经领着中军坐营主力亲临山谷主战场前线,各部在经过疾速行军之后,正在整理队列。靳统武的那一千精锐骑兵是大军的前锋,速度自然要快许多。
李定国看着南面清军的攻势停了下来,只有两三百零散的清军骑兵继续突进,但已经难以形成足够的力量,推着南面溃败下来的明军冲击中路,更不用说他已经派出了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阻击。
但中路和北面的战况依旧焦灼,随着坐营各部在李定国的指挥下迅速进入战场,明军的颓势很快被扭转了过来。
原本屯齐和陈泰便只是占了轻微的优势,特别是他们误判了战场局势,派出尚可喜在背面布阵阻击有可能回击的那股明军骑兵,使得自己的进攻力量被大大削弱了。
而那支追击诱敌清军的明军骑兵,此刻正和回身反击的清军杀得难解难分,根本无力回援。
战场上的误判也是时常发生的事情,无法把珍贵的兵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无法做出有效的兵力部署,同样是战事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面防线上,扭转了颓势的明军在李定国的指挥下开始了局部反击,明清两军阵前的火枪兵纷纷对着攻来的敌人齐射,已经显得破碎的两军防线在突然涌出的冲锋方阵作用下,犬牙交错起来。
一个个方阵在震天撼地的喊杀声中汹涌而来,两边都各自装备了十几二十门四磅炮,这些杀人利器在战场之上疯狂咆孝,战鼓军号声甚至都不时被着雷鸣般的火炮发射声给盖住了。
李定国居于大阵后方,观察着战场的局势演变,他虽然在北面发动了进攻,但其实并没有多大把握,必须经过试探进攻之后,才能通过清军的反应确定他们阵线的薄弱之处。
于此同时,趁着北面进攻,中路压力大减的时机,李定国还将那里的压阵骑兵调往了南面,协助靳统武迎击那股实力强大的清军骑兵。
明军的进攻方阵穿过了白烟弥漫的战场,黑色盔甲的战兵在火枪兵的最后一轮齐射之后,很快就已经冲到清军阵前,成百上千把短斧,飞剑从阵中飞出,朝着清军阵线砸去,不少直接击中了清军的头盔,胸甲,将他们整个人砸倒在地。而清军阵中也同样给予回击,双方互有损伤。
清军阵线上人头涌动,前排的火枪兵在齐射完毕之后迅速后退,他们也都是经过了长期训练,战场经验丰富的士兵,便是在这种危急时刻,也只是略微慌乱,并不影响前后队列的调动。
而阵后的八旗甲兵则是立即架起了长枪,披坚执锐勐冲而出,朝着明军的进攻方阵杀去,一黑一红两股人潮很快冲撞在了一起,地上“噼里啪啦”,不断倒下尸体,战场之上惨叫哀嚎声不断。
如此混战之下,便是两军后排的火枪兵也开始了散射,甚至是拔出腰刀加入了战场,在震天的喊杀声之中,所谓的方阵已经形同虚设,两边的军官甚至都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双方都只是凭借着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