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遇到小事你们也可以自行议定。还有年后敬道将调工部为左侍郎,此事朕已跟几位阁老说清楚了,当然他礼部右侍郎的职位仍旧会兼着,翰林院的差事也会保留。” 贾咏瞠目结舌:“陛下,如此会不会……不合规矩?” 朱四怒道:“如何才叫合规矩?不用你们来教训朕!现在是朕对你们做工作上的安排,而不是让你们在这里给朕立规矩。” 贾咏悻悻然。 他自然也想有所作为,如果不是先前翰林院内发生大变动,估计他贾咏也不可能这么快出头……虽然贾咏升翰林学士早就在计划之列,但谁让最近涌现出了朱浩、张璁、席书、黄瓒这些人? 贾咏现在好不容易得偿所愿,还真不愿意跟皇帝闹得太僵。 这对他没任何好处。 “另外,朕会酌情考量,让镇江的杨应宁,还有余姚的谢于乔二人回朝,他二人都是大明的股肱之臣,对于朝中事务很熟悉。朕是这么想的,让谢于乔入阁,再让杨应宁回朝后为吏部尚书。” 皇帝的话颇有讲究。 张璁的目标是要把杨一清和谢迁调回来,都在翰林院体系任职,由强势的杨一清为首,先行入阁,或许杨一清就能把前面几个挤兑下去并由他自己当首辅。 那时朱浩要对付的人就是杨一清。 但若是以杨一清为吏部尚书……只有谢迁一人入阁,朱浩的压力会减轻很多。 张璁也知道,谢迁年岁太大,对于回朝入阁之事并不热衷,反而是杨一清好像还有余力的样子,毕竟他曾亲自前去拜访过二人,对二人如今的身体状况以及为官态度还是很清楚的。 还有就是杨一清因为有军功在身,在朝中获得的支持更多,在张璁看来,就算朱浩一肚子阴谋诡诈,也定不是杨一清这样门生故旧遍布朝堂的老尚书以及老阁臣的对手。 “都是年后处置,先跟你们说一声。”朱四道。 张璁请示道:“那陛下,若是唐学士入阁,不知议礼翰林学士,是否……也需要增加?还有詹事府的事……” 先前四个翰林学士的职务分配,石珤负责翰林院,丰熙负责詹事府,而唐寅主持议礼,张璁负责制诰和议礼。 现在就算增加了个贾咏,还是只有两个翰林学士在任,这职责好像不够分的。 皇帝也没说把所有差事都交给他们二人负责。 朱四道:“翰林学士,自然有能者居之,朕本来的想法,是让敬道从侍读学士职位上升一步,以翰林学士兼詹事府詹事,但他执意要去工部,朕只能先把这件事放到一边。人选再定吧。” 皇帝的话,张璁听了并不觉得怎样。 皇帝连批阅奏疏这种事都听取朱浩的意见,让朱浩当个翰林学士有多稀奇吗?估计皇帝巴不得让朱浩直接当首辅呢! 而贾咏听到后,心中则五味杂陈。 真是不当面听皇帝的一些发自由衷的话,真不知道皇帝对朱浩的信任能到这般地步。 朱浩这是要当第二个江彬吗? 说到这里,朱四环视一圈,大概是要走了,直至此时朱浩依然一句话都没说。 “敬道,你跟朕去给母后问安。”朱四说道。 这话的意思是朕见你们三个,其实就是为见朱浩做一下铺垫,若只留朱浩一人,可能大臣对他的意见会更大,让他更显突兀,那就留下你们三个……先前朕跟你们说的话,就是个通气会,你们当幌子的任务圆满完成,现在可以滚蛋了。 朱浩道:“陛下,臣尚有一些私事未完成,恐怕没有时间。” 又是一句让贾咏,甚至张璁都觉得惊异的话。 你说有事就有事,居然以“私事”来搪塞皇帝? 你不知道眼前这皇帝脾气有多倔强是吧?他说让你去见太后……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太后,但只要你敢整幺蛾子,定让你没好果子吃。 朱四却笑呵呵道:“怎么?家里事还没安顿好?其实朕就是想趁着舅舅入宫,安排好他回安陆的事情,让你在旁听听,参详一下,父皇的陵寝要修,安陆兴王府的事务也需要整饬,以往还有袁长史帮朕,现在只有你知道内情,可以帮忙筹谋。” 贾咏实在听不下去,赶紧行礼:“臣告退。” 张璁也道:“臣告退。” 朱四道:“你们自便吧,来人,送两位翰林学士出宫。” 马上有人过来领命,带张璁和贾咏出了文华殿,往午门去了。 朱四跟朱浩这对君臣则留下稍微多交谈两句。 朱四道:“敬道,你也别怪朕自作主张,现在一切都已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