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锦衣状元> 第七百五十七章 公开交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五十七章 公开交易(1 / 2)

陈九畴是杨廷和派系安插在西北的一枚重要棋子。 先前当宣大总督不顺,那是因为宣大地面战事连绵不断。 后来陈九畴被唐寅取代,皇帝没说要将陈九畴革职,也没说给他安排别的差事,等于说……是被朝堂暂时遗忘的人。 杨廷和派系自然不会安排其到别的差事上,吏部不做调遣,就是为让其在西北战事结束后,由其出面收割胜利果实。 之前仕途不顺,算是其不会打仗。 现在战事结束了,安安稳稳当宣大总督,整肃宣大官场,把陆完、王琼和江彬等派系的人给收拾掉,这你总会吧? 大同巡抚空缺,便让陈九畴暂时署理大同巡抚事务,毕竟陈九畴从三边带到大同一整个班底,正好可以在大同运作。 若不是当天朱四提出来,陈九畴还会继续以本身并不存在的官职,行大同巡抚职责。 等于是双衙门制度,新皇跟文官派系争斗后所出现的奇葩场面,可以理解为,陈九畴是文官安排的宣大总督,治所仍旧在大同,而唐寅则是新皇任命的明面上的宣大总督,治所在宣府。 本来皇帝不提,兵部把宣大总督的职位拿回来,让陈九畴直接走马上任就行了。 但现在被皇帝当场责问,于是乎…… 所有官员都明白了一点,那就是陈九畴压根儿就没挪窝,在大同当官当得好好的,宣大很多事务还是听他的,毕竟宣大体系中现在也有很多三边出身的将官,这群人怎可能会完全听唐寅的号令? 没有陈九畴许可,估计唐寅的政令很难在大同和偏头关周围施行。 有些人旋即便明白过来。 难怪一直不肯给唐寅户部右侍郎或是别的侍郎官衔,若是给了,那在官职上,就超过了陈九畴原先陕西巡抚的官职,官大一级压死人,那唐寅在西北就有号令权了,不给的话,那陈九畴与其带去宣大周边的班子就不用听唐寅的。 朱四冷笑不已:“所以说,现在唐卿家要回朝的话,你们摆明了让陈九畴总制宣大、偏头等地军务,不做他选……所谓的廷推,只是做个样子给朕看看是吧?” 问题很尖锐。 听起来是很不好听,一群大臣联合起来湖弄皇帝,还能这样玩? 话难听但理没错。 “那朕,偏不给他这职位。” 朱四好像个倔强的孩子,当场便放下狠话。 彭泽急忙补充:“陛下,如今宣大军情已缓和下来,要完成西北关塞的修筑,也是为了劳军安民,只有陈九畴才最合适此差事。” “彭卿家,先前臧凤被卸下宣大总督职位,其回京之前,你们跟朕举荐陈九畴的时候,好像也是这么说的吧?可后来呢?”朱四冷声道。 “这……” 彭泽不知该怎么回答。 刑部尚书林俊态度坚定道:“陛下,无非是唐寅在内三关取得了军功,但陈九畴在西北并未犯过错。以唐寅代其总制宣大军务,不过是权宜之计,如今鞑靼人已退,理当拨乱反正,回归到本来的状态。” “哈哈,林尚书,在你看来,让鞑靼几千骑兵在大明关口之内畅通无阻,是没有过错的表现是吧?也就是说,下次鞑靼人再来,只要鞑靼人没杀进内三关,宣大地面上随便驰骋?是这意思吗?” 朱四针锋相对。 林俊一时语塞。 吏部尚书乔宇走列道:“陛下,鞑靼在我关内行劫掠之举,乃因白羊口失陷,可白羊口失陷之事,并非陈九畴总制宣大军务时所发生,所以,罪不在他。他能保证宣大各关隘堡垒无失,便已是功劳。” 朱四道:“别跟朕扯这些!朕就问你们,若没有唐寅在内三关的大捷,现在宣府保得住吗?鞑靼人是不是已经杀到了京城城下?” 乔宇仍旧不依不饶:“陛下,此乃假设,并不成立。宣府只说有鞑靼犯境,并未报危殆啊。” 君臣间一旦争论起来,这问题就无休无止。 这次的事,跟以往不同。 以往多就只是几个言官在那儿发话,争也争不出个道理来。 可现在有关谁当宣大总督的事,却是皇帝在跟几个尚书在争,一看这段位就比较高,普通言官就算心中有想法,一看这架势,也都不吭声,专心看戏了。 “朕不跟你们虚言,宣大偏头等地,不需要两个总制,马上着令西北,让陈九畴回京述职,另有安排。” 朱四态度蛮横直接下旨。 乔宇苦劝道:“陛下,此乃吏部之事,请陛下收回成命。” 意思是,你就算是皇帝,也要听我们吏部的,我们吏部没报的事,你就不要瞎掺和了。 朱四道:“朕的话没听明白是吗?意思是,陈九畴不回京,继续留在大同,继续当他的宣大总制?那将唐寅摆在何地?你们可有考虑过西北将士的想法?朕不管别的,若是他不回来,朕就让锦衣卫将他给带回来!” 又发狠了。 在文臣看来,小皇帝简直蛮不讲理。 有很多人都把求助的目光转向杨廷和。 但杨廷和一声不吭,别说他,连一旁其余四位阁臣也都是冷眼旁观,好像这件事跟内阁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 明摆着的事情,无论你文官觉得多对的事,陈九畴留在大同的确名不正言不顺,皇帝把一个卸职的宣大总督调回京城,这算是皇帝胡作非为吗?要是你们觉得唐寅不适合当宣大总督,当初在唐寅出任时,就该反对到底,而不是一边同意,一边却又要安一个陈九畴在大同,挟制唐寅。 一个宣大,两个总制衙门,这不是胡闹是什么? …… …… 这场朝议,最后闹了个不欢而散。 众大臣出宫时,一个个表现得义愤填膺,嚷嚷着皇帝要祸害西北。 可出宫路上,那些本来应该去请示杨廷和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