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氛围非常压抑。 对于大臣中的明眼人看来,这已超脱君臣间的正常博弈,臣子分明就是在以极端的方式否定皇帝的功劳,并想逼皇帝将手里的权力让出,并保证不再做出违背大臣意愿的事情。 朱四脸色很难看,此时他已意识到自己被人恶意针对。 在场就算有大臣想站出来为他说话,也要顾虑到文官集团共同进退的问题,谁出来几乎就是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政治前途全给毁了。 谁敢踏出这一步? 孙交作为中立派,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十分惊讶。 一个所谓的龙脉之争,就要让皇帝凭空赚到手的十几万两银子退回去,并要关闭西山的煤矿? 可是开煤矿之事,从一开始文官集团就没有反对吧? 当初提出东南海防却银子时,为何那时没人提出开矿脉会坏大明龙脉?你们今天才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就算孙交憋了一肚子话,此事依然选择了容忍。 不为别的……就是不想惹事。 文人的中庸思想,说白了就是一种怯懦,遇事时首先想到的是隔岸观火,明明胸中有满腔愤怒,临到头却选择笑脸迎人。 恰在此时,一人从人群后走到了前面,一道道视线集中到其身上,俨然成为现场的焦点。 本来他也是焦点。 唐寅。 对别人来说,为新皇说话,等于是开罪文官体系,既要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思量,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不敢出来为皇帝辩护。 但唐寅怕什么? 就像我唐寅不说,你们就会把我当成文官的一员,甘心接纳? 再者说了,我唐某人连个儿子都没有,就算以后过继个儿子,他读不读还两说呢,我怕个球啊。 “陛下,臣有话讲。” 唐寅道。 朱四用满含期许的目光望着唐寅,颔首道:“唐卿家,你且说……” 唐寅此时心中也是波涛汹涌,惊叹于朱浩敏锐的洞察力,因为眼前这一切,正在朱浩的预测内,甚至为他想好了应对之策。 “陛下,臣认为,有关龙脉之事,太过虚无缥缈,实不足凭,不当以此为由阻断西山开矿之大计。”唐寅道。 在场大多数文臣都以为唐寅能说出什么“高见”,结果听了这番话,不由全都带着一抹失望。 就这? 龙脉虚无缥缈? 这还用得着你来说? 玄学的东西,说能说得准? 以往西山不开矿,就算开了朝廷也坐视不管,不就是因为玄学的存在?现在你唐寅负责西山开矿,当然会这么说,你这理由根本就不能让人信服! 毛纪正色道:“龙脉之事,或是传说,不可尽信但也不可不信。以往京师周边之地未曾动土开矿窑,便是因此原因,如今西山却大肆动土,若真龙脉有损,危及大明运势,这责任怕是谁都承担不了!” “对啊。” 在场很多大臣都认同毛纪的说法。 就连一些中立的老臣,都觉得毛纪言之在理。 唐寅好整以暇道:“那除了西山开矿外,大明其余地方开矿,比如说陕西,又或者中原之地,则没有任何问题,有关矿窑拍卖之事,也可成为定例,是吗?“ “啊? ” 这个问题,瞬间就把毛纪给问住了。 我们阻止在西山开矿,名义上是说龙脉受损,但其实就是想阻碍你们拍卖矿场获利! 听你的话似乎是说西山的煤矿封不封对你们没什么影响,一心要让拍卖矿场之事成为定例,以此延续下去? 毛纪没料到唐寅的问题如此尖锐,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望向杨廷和,等内首辅来给出方略。 不料 等了半天,杨廷和没有动静,也没有人给出个准确答案,唐寅不由摇摇头,继续道:“自打陛下登基以来,朝廷各处亏空甚多,受制于前朝女干佞横行,如今大明百废俱兴,就连九边之地钱粮之缺。以及东南海防稳固,都要陛下自行筹措钱粮,便在此等艰难时候,尔等还要为龙脉之事争论不休? “在下刚入朝,对于此等事,真是不明白,到底是朝廷的安稳重要,还是保护那虚无缥缈毫无根据的什么龙脉来得重要?” 通政使俞琳出列:“此话荒唐,保护龙脉关系大明国运,当然是重中之重!” 唐寅道:“那你告诉我,大明国运到底是什么?如何证明国运不济?只是因为在西山开个矿,我大明国运就受损?如何确定有损?” “荒唐,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