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宋景祐五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在兴庆府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并大封群臣,追谥祖父和父母谥号、庙号、墓号。又封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子宁明为皇太子。谐西凉府祀神。次年正月,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遣使到宋给宋仁宗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关系及其功劳,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
得到的回应是可想而知的,宋朝不愿承认李元昊的帝位,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宋朝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或献其首级。李元昊在摸清了宋朝的态度之后,频繁派出细作到边境刺探军情,煽诱宋朝境内的党项人和汉人附夏。公开断绝了夏同宋朝的使节往来,向宋朝送去“嫚书”,在“嫚书”中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军腐败无能。又借辽朝的势力威胁宋朝,最后还表明夏国仍愿同宋朝和好之意。元昊向宋朝递“嫚书”意在激怒宋朝,把图谋对宋朝发动的战争的责任归于宋朝。夏宋之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从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宋康定元年)至五年(宋庆历二年),李元昊向宋朝发动了多次进攻,较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有三次:即天授礼法延祚三年正月延州附近的三川口战役;四年二月,镇戎军东南六盘山地区的好水川之战;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宋庆历二年)秋,镇戎军西北的定川寨之战。三大战役,都以李元昊大获全胜告终。故在定川寨大捷之后,李元昊踌躇满志,有声称“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之语。而当宋军战场惨败的消息传到东京时,宰相吕夷简连连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李元昊对宋朝的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给夏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由于战争爆发,宋朝停止了对夏国大宗银、绢、钱的“岁赐”;关闭了边境榷场,禁止夏国所产青白盐入境,使夏国不仅失去了直接的经济实惠,境内的粮食、绢帛、布匹、茶叶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物价昂贵,“国中为‘十不如’之谣以怨之”。
连年战争使夏国民穷财尽,人怨沸腾,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加剧,境内部族人民纷纷起而反抗,或逃奔宋朝。夏国兵力到战后已处于“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的境地,李元昊再发动战争是十分困难的。同时元昊也认识到战胜地广人众的宋朝绝非易事。宋朝在战略上的优势是夏国望尘莫及的。基于以上原因,李元昊向宋朝试探求和。最终促成夏宋议和的重要原因是这个时期宋、辽、夏三者关系的新变化。元昊同辽为“甥舅之亲”,奉行倚辽抗宋之策;辽则利用夏宋对立,向宋讨价还价,从中渔利,甚至以牺牲夏国利益从宋朝得到实惠,这引起了李元昊的不满。夏辽之间其时又发生争夺领属部落的纠纷,导致关系恶化,联盟开始破裂。李元昊感到处境孤立,为免除两面受敌,也必须同宋朝和。
从夏授礼法延祚六年(宋庆历三年)正月到次年六月,夏宋双方使臣经过了持续一年多的频繁往来,在“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更兀卒称为吾祖,巨细凡十一事”等问题上,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协议。宋朝用每年25.5万银、绢、茶赐夏国,允许恢复榷场,同意西夏使臣在宋京城馆驿从事买卖。李元昊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然宋朝每遣使到夏国,只准他们居住在宥州,不允许进入夏国都城,以避免夏国用臣礼接待宋使,维护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的形象。
元昊从祖父李继迁时与辽结为姻亲。其父李德明时又为李元昊向辽圣宗请婚,宋天圣九年(辽景福元年)十二月,辽兴宗姐姐兴平公主嫁给李元昊,辽封李元昊为驸马都尉,晋爵夏国公,又封夏国王。李元昊一向同兴平公主感情不合,夏辽双方常因辽境党项部族叛逃问题引发纠纷,关系日趋紧张。在宋夏战争中,辽兴宗因宋朝之败,欲挟夏讹宋,也促成了夏宋和谈的实现。其时,辽欲图破坏宋夏和约,遭到宋朝拒绝,辽兴宗决定出兵讨伐夏国。
天授礼法延祚七年(辽重熙十三年)十月,辽兴宗亲率骑兵10万,分三路渡过黄河,深入夏境,长驱直入400里。李元昊率左厢军迎战于贺兰山北,兵败退守贺兰山中。李元昊知不可力敌,乃向辽兴宗谢罪请和。李元昊在兴宗未答应求和之际,连续向后撤退三次,凡百余里。“每退必赭其地”,断其粮草,辽因许和。但元昊有意拖延时日,陷辽军于危困饥饿之时,纵兵突袭辽营,被辽军掩杀钳夹。正在难解难分之时,忽然狂风骤起,飞沙扬尘,暗无天日,辽军被沙迷目,阵中大乱。李元昊乘机猛攻辽军驻地德胜寺南壁,辽军大溃。李元昊军俘获辽驸马都尉萧胡覩和近臣数十人,辽兴宗仅跟从数骑逃出。李元昊在取得同辽作战的胜利之后,立刻遣使同辽讲和,同时又向宋朝献俘。显示了李元昊在对宋、辽关系的处理上,善于把握时机,进退有度。
李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杀虐。如此的性格给他的事业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损害。李元昊继位后,为了排除异己,防止外戚篡权,实行“峻诛杀”政策,为立国称帝扫清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