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敬前来德政殿见驾,他原本还以为杨广是命他带军前往东北,又或海路去增援靠山王杨林,却没想到,原来,陛下却是让他管理战俘。
这个。
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不过。
杨广却语重心长对萧敬道:“萧爱卿,这高句丽战俘,首批就已多达十数万人,若是管理得不出纰漏,必须是寡人深为信任之人方可。”
萧敬连连点头。
杨广看了看他:“……萧爱卿,这些高句丽人,每一个,都是一枚不安分的定时炸弹,管好不易。
呃……
寡人是说,对于这些人,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他们的剩余价值,又不致产生后遗症,才为上策。”
萧敬又点点头。
他并不太明白“剩余价值”与“后遗症”是个什么东西,他所知道的是,这些高句丽人若落到他萧敬的手里,他自有一万种方法收拾他们。
杨广耳提面命,将如何管理好这些战俘的重要意义,反复与萧敬强调数遍,最后,萧敬望着杨广严肃的表情方知,原来,陛下真的很重视这件事。
他瞬间也重视了起来。
当他听到杨广计划将这些人用于豫州境内,沟通黄淮水系的运河开凿时,萧敬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了。
杨广也知道,萧敬应该听明白了。
……
……
再说靠山王杨林,他指挥三军于东北,将安东破城,并将高丁武炸死之后,原以为,凭着这红衣大炮的威力,必将高句丽人震慑得魂飞魄散,望风而逃。
孰料。
隋军入城后,却遭遇了高句丽人安东守军的拼死抵挡,陷入了巷战、街道战。
原来。
这安东城的高句丽军士乃是一支悍军,军士中多有当年与隋军交战并获胜的老兵,因此,虽然主帅已死,城墙又缺,可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军士却在中下级将佐的指挥下,对隋军进行了拼命名抵抗。
靠山王杨林,此时亦身先士族,他一马当先,舞动手中水火囚龙棒,朝高句丽军士杀去。
“杀!”
“冲。”
主帅如此用命,隋军将士,当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于安东城内,与高句丽军士展开了殊死搏斗。
大战持续了整整两天二夜。
夜晚。
整个安东城,燃起了冲天大火,将夜空照得亮如白昼。
白天。
处处杀声震天,人仰马翻。
真是一场恶战。
杨林在破城之后,早有手下十大太保护着他,从南门冲出安东城,他派大太保罗方引三万军马,据险扎营,一是断了安东城高句丽人的后路,二是防此其他从南路来的高句丽军增援。
杨林要全歼安东城的三十二万高句丽守军。
这三十二万守军,乃是高句丽人号称百万精锐中的一部,若是将其全歼,于高句丽国主高元而言,无益于是一个灭顶之灾。
那高元。
做梦也想不到,被自己视若金汤,自认为即使隋人来攻,最少也要数月才能拿下的安东城,在隋军的大炮之下,竟然如同纸糊的那般,一碰即碎,不过数日,安东城彻底陷落,三十二万大军,悉数被歼。
“啊……”
高元听到拼命逃回国都报信的安东军士满脸是血,描述着安东城的城门是如何被三根巨大的铁铳子给轰开的,主帅高丁武又是如何被炸得灰飞烟灭的,安东城怎么成为炼狱的。
听完之后。
高元半晌无言,目光呆滞地对满朝文武道:“如此……隋军尽有妖术,百步之内,能碎石裂墙,诸位爱卿,如之奈何啊?”
堂下。
素日里伶牙俐齿,能说会辨的那些文武官员,听见战况与国主的问话,全都如没锯嘴的葫芦那般,都是哑巴了。
高元叹道:“……诸位爱卿,如此,隋军北击安东,南攻平壤,意在南北夹击,将我国灭国灭族,敌人来势汹汹,势不可挡,诸位爱卿若无良策,恐怕与本王都成阶下囚了。”
众大臣张口结舌,乱哄哄嚷了一些“主意”出来,无非“割地”,又或“献和”,更有异想天开之辈,说可与隋帝和亲云云……
高元不由苦笑了笑。
大臣中,倒有一个叫做办苏的大臣,尚算理智,他大声奏道:“启奏国主,那隋人快马快刀,来得极快,若是国主不早做打算,隋人过了安庆,三五日之内,就可至此,到那时,可就是天大的灭顶之灾了。”
高元打个寒噤:“如之,奈何?”
办苏奏道:“依臣愚见,吾等应立刻弃城,一路向东,赶至海边,立刻乘舟前去倭岛避难,方为良策,若还不济,的。
臣闻,日出扶桑之东,大海尽头,另有人间乐土,若隋军果穷追不舍,当逃往彼处,以避塌天大祸。”
办苏的话,立刻招到了一些“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之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