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人有大船?
高句丽国主高元,急忙上朝,向本朝文武问策。
摇头者有之。
愤怒者有之。
欲率军亲自出征,抵抗隋军者亦有之。
而此时。
平壤已经是连发十二道急信求救,流星一般的信件,传往高句丽国都。
高元自问。
自己国家,未必就不能与隋抗衡,遥想昔日,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亦曾发兵来攻,号称百万,水陆齐进,最后还不是死伤无数,狼狈败退?
虽然。
今日之大隋,国力较往昔更加强盛,但是,高句丽亦不是昔日的高句丽了,高句丽,同样兵多将广,高元自问,完全有与隋人一战之力。
于是。
高元直接点名,命本朝大将来阔耐、高举、察涂,各率十万精兵,火速驰援驻守安东的高丁武。
另外。
又派了号称高句丽三大猛将之一的豆子介,挥师南下,去阻击由平壤北上,欲图对京都南北夹攻的李靖部。
高元认为。
虽然从水路来的隋朝,已经拿下平壤,并且,一路向北而来,但是,带队的将领,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据说,叫什么李靖,高元自问,派出高句丽三大猛将的豆子介与李靖所率隋军相对,料应足矣。
豆子介自己也认为,区区隋军,不过是沾了本国海防虚空的便宜,突然袭击,这才攻破了平壤,并一路向北,若是自己率部迎头予以痛击,必能将隋人赶回海里。
他自提二十万人马,星夜向南,去迎战李靖部。
豆子介兵马才一行动。
李靖派出的探子,就将消息飞速报来。
豆子介?
李靖听说过这个名字,亦知道他乃是高句丽的名将,不过,李靖乃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与手下门客兼谋士,亦是好友的徐茂公紧急蹉商,徐茂公献计,若破豆子介,必使用骄兵之计。
何为骄兵之计?
徐茂公侃侃而谈:“……学生此计,乃是我隋军派出一万人马,于平壤之北人虎狼山处为饵,故作骄狂之态,那高句丽人及豆子介必定愤恨而欲报仇,追赶不已,如此,正好中了学生之计。
虎狼山下的清川峡,乃是由北向南,进入平壤的咽喉要道,连绵十余里,于此峡谷设伏,最是恰当。
此时,正值春天,东南风大作,将军可派人于清川峡两侧设伏,待豆子介率兵追赶吾诱敌之兵,进入峡谷时,待他们首尾绵亘,一字展开后,可迎其首,断其尾,再以火攻之,必可灭之。”
李靖连连点头。
他也正有此意。
徐茂公的计策,与他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于是。
李靖立刻调兵遣将,于清川峡调伏不题。
再说豆子介。
豆子介身为高句丽三大猛将,亦不是庸才。
可是。
因为他在本国境内作战,占据了地利与人和,所以,他其实并未将李靖这支隋朝放在眼中。
当他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之先锋与李靖派出的充当诱饵的一万隋军,于虎狼山外接触到后,隋军故意装作骄横无比的模样,猛攻高句丽的三千先锋军,并且,隋军小将程咬金与尤俊达,还斩杀了豆子介的先锋官史方。
不过。
豆子介的二十万大军,眨眼即至,这时,隋军才做出害怕的姿态,向后急撤,并且,为了将诱敌之计做得更加逼真,程咬金与尤俊达还故意以一千人马为后应,掩护大部队往清川峡中急撤。
一路之上,丢下旗帜器械无数。
豆子介老远看到了,他先头放出的探子亦来报告,说在清川峡两侧,似乎埋有伏兵。
豆子介自恃,自己手握二十万大军,又何惧隋人的埋伏?
更何况。
追赶隋人的先头军队,早已紧紧咬着隋人,冲进了清川峡。
箭已离弦。
不得不发。
于是。
豆子介将手中金丝鬼头大砍刀一摆,手下军士,就冲进了如同豆荚模样的清水峡中。
豆入豆荚。
本是吉兆。
豆子介骑在马上,扫视了一下眼前,哈哈大笑着对手下将校道:“……本帅名为豆子介,而清川峡虽名为清水,实像豆荚,豆入豆荚,岂非万无一失乎?”
诸将校见主将如此乐观,一个个更是摩拳擦掌,溢美之词四起,恨不得快马加鞭,将紧紧咬住的隋朝军士统统杀光。
人喊声……
马嘶声……
流矢声……
擂鼓声……
响彻谷底。
隋军的诱饵,将各种物资丢满峡谷,边退边战,即不使高句丽兵离自己太远,以免脱钩,又不使其离自己太近,以免高句丽大军将自己瞬间吞噬,这个任务,实乃整个计划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恰如演员那般,不但要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