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武侠修真>贞观三百年> 第587章 578 河东的小米养人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7章 578 河东的小米养人呐(2 / 3)

然也种地,但耕种方式跟京畿、京兆两个地方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中条山为例,南北都是各种“原”“沟”“垅”,所以开垦的土地,大多都是两条沟之间,总耕作面积可以,单位亩产惨淡,基本上都是最辛苦的小农。

这里的小地主,一年到头自己也吃不上几碗白面、白米,倒也不是说不想吃,实在是这些主粮,才能卖上大价钱。

高粱和小米,才是日常的主食。

本来就土地贫瘠,黄河也不像别的河流一样,能够带来丰富的营养,所以生活在这里,一切都得精打细算。

但即便如此,该缴纳的税赋,倒也没有说不给,基本上还是数目对得上的。

两百多年来,本地第一次拖欠,就是今年。

原本还有点觉得不好意思,现在一看……球,就该不给!

“老板,不如去找找关系?!”

有个秘书赶紧提醒了一下县长,这时候可不能乱。

“对对对,我想想,我想想……”

作为农业县的县长,本身关系也不算丰沛,这光景能够想到的同窗、同学、老师……居然都是远方的,根本使不上力。

至于说隔壁芮城县……呸,大家都是中条山山南的穷兄弟,凭什么你就是京畿的?

上溯一百多年,芮城县也的确是河东的,但是后来因为京畿地区需要人口分流,再加上因为第二次内战的原因,为了防止保证京畿地区能够在黄河以北有缓冲区,所以就将河东道的两个县,划为京畿地区直辖农业县。

然后将京畿地区和京兆地区之间的虢州,划归河东省,京畿地区和京兆地区,于是就不直接接壤,长安和洛阳,各自玩各自的。

照理说虢州划归河东省,算是福利,然而并非如此,原因么……很简单。

虢州的最北部,就是黄河,过了河,就是永乐县的县城。

也就是说,虢州跟河东省的大部分地区,是分离的,属于非典型的飞地。

然后不管是方言也好,饮食习惯也罢,再加上往来交通等等成本,都让虢州成为河东省省内最为格格不入的一个。

福利变为负担,那只会更加恶习和纠结。

更何况,从永乐县出发,顺着中条山山南往东走,芮城县的境内耕地,肉眼可见的要比永乐县的强。

永乐县的土,依然是黄土。而到了芮城县,最差的坡地,放在永乐县,都是中上,因为亩产能够达到一百二十斤了。

可以说因为种种历史原因,长期对京畿地区、京兆地区充当便溺器角色的河东省,民间本身就有很强的怨言。

掐指一算,往上数接近三百年,太谷县开始种麻那会儿开始,就已经是“怨声载道”。

以前是没胆子,当然有胆的后来都成了河东省、北京的坐地户,现在不一样啊,自己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赋,居然就这么拿去填不见底的窟窿,这谁受得了啊。

理直气壮!!

爷的小米儿,给灾民,可以;贪我一粒,不行!!

得理不让人,这本来就不是错的,更何况永乐县的乡民们,本身就是带着怨念。

生活的好坏如果只跟自己比,那也问题不大,可要是跟人比……那就没法比了。

都是中条山下的娃,都是黄河北岸的汉,咋芮城这样的好地,归你京畿了,我这永乐县多好听的名字啊,你咋不收呢?

再加上每年河东的煤炭,都要从永乐县过境很大的一部分,运往长安和洛阳,那更是怨念十足了。

乌漆嘛黑留下,红红火火走开……一天两天还行,一百年两百年都是这样,只怕祖训传下来都是煤炭色的。

也就是一个晚上的事情,永乐县百姓驱逐钦差这件事情,就传扬了出去。

第二天《太原日报》和《西京日报》首先头版头条大篇幅渲染个中内情,同时又有前线记者采访风陵关当地乡民的第一手报道,整个新闻看下来,是个人都感觉风陵关百姓没做错什么。

淳朴感情么。

百姓和百姓之间,还不能同情共性了么?

大家都是皇唐天朝的百姓,谁能保证只有江淮省受灾,河东省天天风调雨顺?

所以新闻的矛头,直指两件事情。

第一,江淮赈灾状况,不仅不透明,而且黑的深不见底。

第二,如果不公开江淮灾情真相,不会只有一个河东省,不会只有一个蒲州,不会只有一个永乐县,更不会只有一个风陵关。

定下了这个舆论基调之后,北京太原宫留守似乎也传出了一些消息,然后当天晚上,绛州龙门关、泽州天井关、潞州壶关、北京承天关、隰州永和关、石州孟门关、岚州合河关、蔚州飞狐关,全部宣布闭关。

整个河东省,仿佛乱了套,又仿佛凝成了一股绳。

真假不知,但是这个情况,不仅仅是河东省省内震荡,京兆地区、京畿地区也是炸了锅。

要知道,长安和洛阳两个超级都市,非常依赖河东省产出的煤炭,几乎两京的三分之一煤炭,都是由河东省提供。

河东的小米儿养人,但谁他妈买小米儿啊!

到了第三天,永乐县县长整个人都飘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